在智利南部,过去喜欢又蹦又跳的兔子,现在成天闷闷不乐,哼哼着不爱动弹了。 这些可怜的兔子患了白内障。那是因为它们生活在南极的臭氧空洞下面。
你知道臭氧层吗?你家的冰箱、空调是无氟的吗?你乐意为保护臭氧层做点什么吗?
本月29日,世界上一百多个参加“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的代表将在北京开会,共议人类如何保护好共同的生存空间、保护好臭氧层的话题。
在我们身边,在头顶上,空气中有一种叫“臭氧”的气体。臭氧分子包括3个氧原子。这种有毒的气体在大气中非常稀薄。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到50公里。电视台每日公布的空气质量中,有一项就是臭氧。地面上的臭氧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其他污染源。
笼罩地球的臭氧层像是一层保护屏,完全挡住了太阳射来的致命的UV-C和UV-B射线,而放过对生物无害的紫外线UV—A。亿万万年以来,正是这道天然屏障使得地球上万物繁衍生息,人类也得以自由自在地传宗接代。
人类关注到那遥远的臭氧层的变化并没有多少年。
本世纪20年代,人们使用的制冷机和空调机经常发生事故。那是由于里面的制冷剂主要是氨、二硫化碳和乙烯这些有毒、易燃的东西。能不能找到无毒、不燃、安全的制冷剂?化学家千方百计,终于找到了氟,并在1931年开始了含氟制冷剂的商业化生产。
很快,这种安全的制冷剂又被应用到发泡剂和气雾剂中。从女人喜欢的发胶,衣物干洗、首饰和精密电子产品使用的清洗剂、空调、冰箱的制冷剂,火灾时的灭火剂,到在全世界疯狂增加的汽车上……人类尽情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恩惠,却没有想到,所有这些东西中的氟里昂和哈龙,会长期存留在大气层中,积聚成一种无形的灾难,变成侵犯地球生物保护屏障——臭氧层的罪魁。
1970年的一天,保罗·格森教授发现肥料和超音速飞机释放的氮氧化物可能对臭氧层造成破坏。他的研究提醒人类开始关注头顶上那根本看不着的臭氧层的变化。4年后,罗兰德和简·莫里纳教授也证实了氟里昂在大气中分裂并释放出破坏臭氧层的氯原子,灭火剂中的哈龙也在破坏臭氧层。这3位科学家因发现了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而获得199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灾难警报首先来自最寒冷的南极。科学家在南极的平流层发现了一个空洞,被破坏的臭氧空洞下的地面越来越大,到1998年,已超过两个欧洲的面积,并且危及到南半球一些有人居住的地方。每到春天,南极的臭氧空洞就会增大。
当人类还没完全觉悟和采取保护行动的时候,北极也暴发了危机。
那里的空洞占去30%,接着就是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上空,臭氧从稀薄到形成空洞。现在,欧洲的高纬度地区也报告说,那里的臭氧破坏已有5%~30%。
1974年,联合国环境署第一次讨论了臭氧层破坏问题。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设立了臭氧层协调委员会,定期进行评估。1977年联合国召开专家会议。1981年,开始在各国政府间讨论制定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协议。1985年3月,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但是在这个公约里,人们还没有明确用一个国际通行的法律来约束和控制自己。
冬天,南极的紫外光极少,破坏也相应减少。春天来临,阳光返回南极,破坏就加剧。当南极地区臭氧浓度极低的空气传输到其他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时,就造成了全球范围的臭氧浓度下降。
科学家说,南极臭氧空洞的形成,虽有复杂的气象过程,但可以肯定,是人类在地球上的“违规活动”最终导致了南极的臭氧灾难。这是人类共同欠下的“地球债务”。
1997年,各国政府批准了《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它的修正案,才终于对每一个“地球村民”(各个国家)的破坏臭氧层行为有了法律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