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环境中热能代谢特点及需要 低温环境可使人体的热能消耗增加。根据测定,在不同的低温环境中,人体基础代谢可增加10%—15%,且低温下的寒战、笨重防寒服增加身体负担并使活动受限,亦使能量消耗增加。此外低温下体内一些酶的活力增加,使机体的氧化产能能力增强,热能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总热能消耗约增加5%。25%。具体热能供给量应参照个体生理状况及劳动强度而定,一般每日热能供给量约为3000千卡—4000千卡/人(12.55兆焦耳—16.74兆焦耳/人)。其中蛋白质的供给量应略有增加,约占总能量的13%—15%为宜。
据报道,某些必需氨基酸能使机体增强耐寒能力,例如蛋氨酸,经过甲基转移作用可提供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对提高耐寒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在提供的蛋白质中,应有l/2以上的动物蛋白,以保证充足的必需氨基酸的供给。碳水化合物对于未适应低温或短时间内接触低温的作业人员,仍然是热能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在低温环境下作业时间的延长,体内热能代谢的方式也逐步发生改变,即原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热能来源已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因而转变为以脂肪供给能量为主。在低温作业人员的膳食供给方面,亦必需作相应的调整,在总热能的来源中,降低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增加脂肪热能来源。一般脂肪供能应占35%—40%,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