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无论是乘车、坐船、乘飞机,或者是在旅馆、饭店用餐、住宿,在一定的空间内人数相对比较集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比较频繁,并且由于旅行中人的流动性大,可多次与不同的人群接触,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车、船、飞机都是在运动中,受噪声、振动、波涛、气流的影响,而且每一个人占有的空间是很有限的,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容易使人疲劳眩晕、呕吐。
长途旅行中,在旅行开始时(始发站)和旅行结束时(到达站)所处的气候环境可有明显的变化,忽冷忽热,容易感受风寒或中暑。而且各港口、城市,疾病的流行情况不同,为了保证健康,在一定条件下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和服用预防性药物,亦十分必要。
旅行中暂时停留地点,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之间的接触比较频繁.要注意预防传染性伤寒、副伤寒、痢疾、传染性肝炎、胃肠道炎等肠道传染病。不要喝生水或未经煮沸的水,尽可能少用公共茶具和餐具。床上用品力求选用清洁的,并注意不与口、鼻接触。尽可能不用公共毛巾、浴巾。如果发现旅舍有臭虫、跳蚤等病媒生物。立即请服务员采取杀灭措施。在短期内通过疟疾发病率高的地区。或丝虫病流行的地区,必要时可以在皮肤的裸露部位涂敷驱蚊剂。
有的人在车、船、飞机中,因颠簸,座位、座舱(卧舱)比较狭窄、柴油味或汽油味的刺激而感到眩晕、恶心以至呕吐。有晕车、晕船、晕机病史的人,可以在开船或乘机半小时前口服晕海宁之类的镇静剂,必要时应闭目平卧。一般稍有不适感时,要有意识地不要乱看摇晃的景物,如波涛、附近的船舶,摇摆的桅杆、起伏的地平面或水平线等,隔一些时间闭目养神。注意不要低头看书写字,不宜吃油腻的食物,不能过饱(一般吃七分饱),这样可以减轻或避免发生眩晕、呕吐。晕车、晕船的人乘坐车船应尽可能地坐在车船的中部靠窗口的地方,固车、船头、尾部比较颠簸。
有人在秋冬之交、冬春之交容易感冒或引起气管炎等疾病发作,旅行时由于车、船、飞机的迅速运动,人感受到的气候变化更为迅速而突然,而且由于旅途中比较疲劳,抵抗力比平时要低,这就容易感受风寒或中暑。晚上旅行由于代谢减慢,产热较少,容易受寒。所以出门前要了解一下旅程终点和途中可能出现的气候(可查阅图书馆陈列的各种报纸“天气预报”栏或地理书刊),相应地带上合适的衣服和雨具。不要看当地人穿什么自己也穿什么,要根据本人冷暖感增减衣服,因为初到一个地方的人和当地居民的冷暖感觉是不相同的。
在农村旅行时,由于农村的气温一般略低于城市的气温(这是因为城市人口集中。使用燃料多。建筑特密集的缘故),并因地形开阔,风速较大,秋冬季节气温在感觉上会明显低于城市,因此,衣着要相应调整。一般说来,农村出现蚊子可较市区早一个多月,必要时要带上体积小而轻的蚊帐。山泉虽然清例,但不习惯的人饮用后容易引起腹泻,还是煮沸为好。注意饮食卫生。晒干的稻草是很好的“床垫”,为了预防虫咬,稻草上可撒一点药粉,然后再垫上被或床单。根据山区的特点,随身最好带一些相应的蛇药。不要自己采蕈类吃,有毒的和无毒的蕈类从外表上是很难区分的。
如果长途步行,要随身带好水壶和干粮(在山区更为重要)。夏季要戴好草帽,预防中暑(日射病)。食物要有意识地吃得咸一点(补充因出汗多而损失的盐分)。清晨、中午和黄昏的气温可能相差很大,衣服要根据温热感觉勤加勤减。开始时一天的步行距离不易太长,时间不宜太久,可根据体力灵活掌握,以当天晚上不感到疲劳、第二天精神体力都感到正常为度,以后可逐渐增加。鞋不宜新、也不宜破旧,鞋底宜软,底垫要平整,要另备一双鞋垫以供替换,使鞋底不致潮湿。晚上一定要用热水泡脚(水不可太烫,随冷随添,可泡15—30分钟左右),促使足底血管舒张,角质层软化,可以减轻疲劳,不易起泡。如有可能,应天天洗澡。
到海拔高度1700—3500米的地方旅行,还有些特殊问题需要注意。海拔愈高,空气愈稀薄、气温愈低。到高寒地区旅行,除了要带保暖的衣服以外,主要就是要适应并克服因缺氧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初去高寒山区的第一天晚上要尽可能地休息,好好睡足,不饮酒、不吸烟。出发前一小时吃一顿较富有营养的早餐(但也不要过饱),旅途中尽量少消耗体力。如果头痛时服阿司匹林片可能缓解。如果把登上高寒山区的时间,拉长,沿途多休息,使人逐渐适应,上述症状就可以避免和减轻。 (三九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