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SARS肆虐我国之后,人们对洗手在防病中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护士这一特殊职业更能进一步了解洗手对千千万万人群健康的影响。在美国每年因住院而引起的院内感染者逾200万人次,因此而死亡者不下3万人。据分析,1/3的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有效的方法是护士科学地洗手。 护士可成为疾病的传播者 在某大城市一所甲级医院,早8时开始为患者采血化验,护士戴上了乳胶手套,看起来很干净,但采过十几人后仍未见其更换手套。由于戴上了手套,护士自己得到了保护,于是操作起来就不细心,采血部位出了血,拿块棉花一擦,又接着采下一个患者,这是极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危险行为,护士小姐对此不屑一顾。我认为,这种只保护了自己而未保护患者的医疗行为,使这位护士所供职的医院,已不具备甲级医院资格。 据研究,每天工作下来后,有44%的护士手上染有革兰氏阴性杆菌;有11%的护士可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污染。另据一项研究证明,有36%的护士由于测试血压、脉搏而短暂接触患者,手上即可染上成千上万个沙雷菌。 人手上的细菌绝大部分是非致病菌,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有10万个左右此类细菌,这类细胞即使用消毒液杀死,但很快又恢复原状,好在这些细菌对人体无害。另一部分细菌属于“过路菌”,是在与环境接触过程中污染,可有条件致病菌,如沙雷菌、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从特定患者身上污染后再接触其他患者即可引起患者间交叉感染,此时护士就成为疾病的传播者。 为了消除护士在医院患者间引起的交叉感染,护士洗手是最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护士的手应该是无比清洁,但真正做到清洁的人并不太多。据国外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的重点护理病房调查,真正能达到要求洗手者仅有41%。在我国虽尚未见护士洗手情况报道,但能达到要求者恐怕也很有限,特别是在普通病房。 护士如何科学地洗手 护士洗手应用液体肥皂,装于下口瓶中,以利随时排放。肥皂要接触手,同时肥皂盒也易污染,因此,要把肥皂切成一次用小块,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防交叉污染。手洗过后最好用一次性纸巾擦拭,如无条件,可将消毒毛巾分成4区,每次用1区,每条毛巾可用4次。除特殊情况,不提倡用消毒液洗手,因为用消毒液长期洗手可使皮肤出现干燥、皲裂以及皮炎,同时在皲裂部位还可隐藏大量细菌,难以除净,即可感染自己又可在患者间构成交叉传染来源。但在护理早产儿、烧伤、器官移置、脑外科手术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时,护士应按有关疾病护理常规严格要求,出入病房、接触患者前后,必须用适当浓度消毒液消毒清洗,必要时要戴无菌手套。
短评 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医院,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其洁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或许正因为如此,在编完《护士,请洗净您的手》,笔者不禁萌生了些许遗憾:此稿为什么是医生撰写并投向报社,而不是护士。 也许不少护士朋友认为,在同仁们的观念中,洁手是天经地义的。这种只需按常规去做的普通小事,实在不值得享受众人关注的目光。 然而,事实上,洁手——此种利人利己的寻常善事,并非护士们都能自觉为之,否则,我们的医院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尽管,有些是护士不会科学地洁手导致的。 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而像吕群教授文中所列举的那双不洁之手——给多位病人采血却不更换手套,能履行好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吗?当然,其主人可能有委屈——医院领导配发的手套有限,我能频繁更换吗?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的医院能掷巨款购进各种高精尖的医疗设备,怎么就不能匀出点钱来为护士们多配些手套? 看来,“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虽已喊了多年,但需要加快更新观念的,还不仅仅是护理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