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两性空间 > 精彩看点 > 正文 加入收藏浏览器
高密度推广售套机不能忘了性道德
 
   10月9日《新京报》报道,昨日,一项名为“北京市公共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的工程启动。本月起,首批1000台左右自动售套机将高密度进驻朝阳、海淀、西城、昌平四个试点区的宾馆饭店、歌厅酒吧以及大专院校三类场所,甚至建筑工地。
  大范围推行“安全套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的性安全意识,遏制性病、艾滋病等利莫大焉,可是,如此高密度轰轰烈烈的行为让人产生怀疑,我们的性安全、性教育围墙是不是对于世风日下的性道德教育有点心不在焉。因此,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安全套教育”不能忘了性道德的提高和宣传。
  时下,性安全、性教育成为时尚话题,高校推广自动售套机,国民要进行性安全教育,要加强艾滋预防等,实施这些措施当然是应该的,可是,我们的作态却有点顾此失彼,大力倡导“安全套教育”,措施完全西化,忽略了中国国情。当前世界上主要存在两种性教育模式:重视性道德教育;强调避孕和预防性病艾滋病。 据悉,西方国家之所以大力推行安全套教育是因为青少年性开放程度远远高于中国,例如美国,70%以上的中学生和几乎100%的大学生都已有两性关系,在性行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推行“安全套”教育不再有可能使更多青少年参与性行为。 而中国的性教育现状绝对没有达到这种境况,中国国民的性开放程度绝对低于西方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行安全套大众化,能说不是一种变相性教唆?据报道,凡是不把科学的性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突出避孕套的性教育,都会促使青少年的性行为增多和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提前。所有西方国家无一例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谁能保证中国国民的不良性行为不会因为“安全套教育”而更加泛滥呢?
  其次,安全套不是十分安全的,推行“安全套教育”有一定的盲目性。据报道,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于2001年7月向国会提交的一个权威研究报告表明,避孕套除了对艾滋病和淋病有一定预防效果外,对于大多数其他性病至今还缺乏科学证据。因此,笼统的认为“安全套”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既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又缺少法律依据。使用避孕套可能降低85%高危行为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15%的失败风险意味着原本健康的人会在使用避孕套过程中感染艾滋病毒,一次失败就是100%彻底失败,15%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在高危人群中推广使用避孕套是必须的,但不应在非高危社会群体中提倡,否则会让“好心”成为性泛滥的工具和借口。
  因此,应该推广性纯洁教育,倡导以人格(道德)为基础的性健康教育,在宣传、传授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性道德教育,以科学道理阐明婚前性行为的多重危害,既重视人的生物性,又重视人的社会性,提升人们对性冲动和不良性行为的自我克制能力,净化社会风尚。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