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两性空间 > 精彩看点 > 正文 加入收藏浏览器
奥运,和性别检测说再见
 
对于一些女运动员来说,奥运会开幕前几周如同噩梦一般,压力如影相随。但是,她们所担心的并不是能否赢得奥运奖牌,而是一旦自己无法通过性别检测,人们就会把她们看成“男人”。
  在禁药丑闻闹得沸沸扬扬前,奥运赛场也早已不平静,性别丑闻此起彼伏。
  1936年的柏林,美国选手史蒂芬斯击败对手瓦尔什,夺取女子100米冠军,但人们对她指指点点,认为她是“男性”。这场争论引起了东道主的重视,德国医生为史蒂芬斯作了检查,得出的结论是:她确实是女性,争议暂时平息。而在1980年,瓦尔什在一起抢劫中被一颗偏离目标的子弹击中,后来验尸发现,“她”其实是男性。
  上个世纪60年代,电视开始运用到奥运转播中,每当观众看到赛场上更像男性的“女”运动员赢得奖牌时,他们便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1966年,性别检测正式开始。女运动员须裸体走动,或是进行妇科检查。
  1968年,国际奥委会开始采用染色体检测,从每位女运动员体内提取样本,以验证“她”是否含有两条X染色体。这对女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一种屈辱。
  虽说性别检测可以使怀疑减少,但这也让运动员感觉丧失了自尊。捷克斯洛伐克选手库博克娃发现,照片上模糊地印有自己的生殖器官,从此恐惧便挥之不去。在1967年的一次染色体检测中,波兰短跑选手克洛布科斯卡被发现具有罕见的XXY染色体,因此被禁止参加女子比赛。无法接受这一现实的她,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要确定人的性别,有时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有些人表现出女性特征,却具有Y染色体;有些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特征;还有些妇女长有胡须。对于这些人来说,性别取决于他们自己。性别检测意在确定人的性别,却忽略了“两性”的存在。这些检测从未发现男性冒充女性,却使许多两性人身心受到极大的创伤。
  来自各方面的呼声,要求国际奥委会取消性别测试。迫于压力,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取消了这种例行检测;而在不久以后的雅典,运动员也将告别曾经使人受尽折磨的测试。当然,一旦有任何可疑情况,运动员就必须参加染色体检测。“我们仍然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参加检测的运动员名单。一切都会保密。”国际奥委会的一名发言人这样表示。即使未能通过检测,运动员也尽可保留自己的人格与自尊。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