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两性空间 > 精彩看点 > 正文 加入收藏浏览器
性教育还缺少什么?
放心120  
   最近,北京不少孩子走入了社区活动室,参加专门为他们设计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活动:怀孕会带来哪些生理变化?未婚先孕了怎么办?如何使用避孕药品?
   应当说,这是一件好事,它打破了青春期性教育单纯由学校承担的局面。但在赞誉之余,也促使人们思考:我们的性教育仅仅限于各种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
  以合适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性方面的问题固然重要,但这仅仅是性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可以看看这些数字:北京的一项调查表明,在739名高一学生中,有近一半的人赞成婚前性关系;9.9%的人认为一见钟情就可以发生性关系;绝大多数学生不愿与父母谈性问题,认为父母的脑子“早该回炉了”。西南师大对重庆大学生的调查发现,73%的大学生不反对婚前性行为,51%的大学生对婚外恋表示理解,23%的大学生承认有婚前性经验……
  青少年如此“开放”让人心生隐忧:不正确的性观念是悲剧的种子,随时可能生出恶之花。这个调查也让我们看到,我们惯常所理解的性教育恐怕还有很大缺失,正像有识之士所说,只有当我们的孩子不仅知道青春的冲动因何而来,而且知道如何正确地应对和控制时,生命之花才能健康绽放。
  一位专家说的好,性行为就是火车,性道德就是火车轨道,正确解决青少年面对的各种性问题,性道德与性知识教育同样重要,甚至更为迫切。
  深入想想,不管是日益增加的学生堕胎现象,还是青少年婚前性行为低龄化趋势,或是令人忧心的少女妈妈,这些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之所以有发展的趋势,不光是因为孩子们缺乏足够的性知识,更重要的是缺乏正确的性道德教育,是性健康教育中一条腿走路的后果。
  这样的现实告诉我们,科学的性教育不仅仅要传授性生理、性心理及预防性病、防止少女怀孕等基本知识,还应涵盖两性交往的原则、爱情、婚姻等更广阔的命题,包括性知识、性道德、性心理、性美学、性法律和性伦理等更丰富的内容。
  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当我们的社会从视“性”为雷区的偏激中走出来,当我们越来越大方地进行性知识普及时,有关性道德的话题,却是家长不教,学校不讲。结果是,一方面媒介的性信息传播对青少年的刺激不断加剧,另一方面针对青少年心理需求与行为选择的适宜指导严重缺位。在我们整体教育体系内,唯一涉及性教育的是初三的《生理卫生》,它所介绍的也只是简单的生理发育知识,并未涉及性心理、性道德等重要内容。
  性是人生命中自然而健康的组成部分;性有肉体和心理的层面,也有社会的、伦理的和精神的层面,各因素的统一才是健康的;任何性行为都是有后果的,每个人必须对相关行为承担责任……不明白这些道理的孩子如何面对青春的冲动和性的困惑?
  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性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让孩子们在知道了性是怎么回事之后,还要明白性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从而对性问题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诗经》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孩提时代认识上的歧误,有可能毁掉一生的性心理、性素质、性行为的健康发展,甚至走上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的道路。科学的青春期性教育应当包括人格教育和道德启蒙,而这恰恰是我们经常忽视的一个问题。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