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120 |
|
一说喝酒,人们己经认准了一个死理儿:喝酒天然是男人的事儿,女人喝酒不行。果真不行吗?酒桌上有句劝酒的话:女的不可忽视。我总觉得此话有理儿,因为我多次见过海量的女子,那豪饮的飒爽英姿真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啊!仔细想想,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喝酒?从来没见过谁从生理学上论证过女人喝酒不如男。看来性别本身不是能不能喝酒的关键,关键在于人们因性别差异而形成的对男女两性的不同要求和限制,这就是性别所派生出的社会差异,社会学中叫社会性别。表现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女人抡起大碗喝酒是不可思议的。可见,所谓女人不能喝酒,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别层面儿上的判断。因为在中国传统伦理的“差序格局”中女人永远处于服从的被动的地位,所以这种判断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社会性别的观念在我们祖宗那里被诠释得多么充分!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祖母家里来了客人,她老人家总是一头扎进灶间灰头灰脸地烧汤做饭,直到把碗筷都摆好,让家里的男人们(包括她老人家的儿孙们)去陪客人享用,年迈的外祖母便默默地返回灶间吃几口残羹冷炙。没有人感到不正常,倒觉得很正常。如此说来,说女人不能喝酒,倒不如说女人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如今“解放了”,好歹女人能上酒席落座了,我们方才发觉原来论喝酒“女的不能忽视”。可中国文化的这脉性别歧视的骨血并未绝续,仍然是鲜活的。比如救助失学女童的“春蕾工程”,人们提出的口号竟然是“为了未来的母亲”,这个口号本身,显然认同了中国传统中对女子社会角色的定位。可如果这个女孩子不做母亲,就不该被救助吗?这不等于说一个儿童该不该被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取决于其性别是男是女吗? 由此可见,我们要超越自身固有的某些价值标准是何等的不易啊!如今中国处在社会大转型中,就业压力很大,有一位据说很“前卫”的经济学者提出的解决办法居然是让“女人回家”,说这样既可以解决家务劳动没人干的问题,也可以空出许多工作岗位以实现全社会的充分就业。回过头去一想,这种有浓厚性别歧视色彩的偏方还不是从老祖宗那里寻来的?遇到一点困难就向老祖宗求救,这种“僵尸迷恋”绝对是一种东方特有的智慧,是西洋老毛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出的。这也难怪,老毛子们的祖宗那里哪有咱这么丰厚的“本土资源”呢? 可如果我们昏头昏到把祖宗留下的性别歧视也当成实现现代化可资利用的资源,那只意味着我们离现代化又远了一步。因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信条是每个人在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选择应该得到尊重。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资格为别人预设生活模式。可以想见,如果按那位学者的预设安排我们的社会生活,回到家里去的女士们的精神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社会成员的一半被排斥在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就是我们的经济能“赶英超美”,那也不是完美的现代化。有人会说,日本的女性不是就在家里相夫教子吗?值得指出的是,日本的现代化模式确有压抑人的一面,这一点日本有责任感的文化学者如森岛通夫等正在进行深该的反省。这当然是另外一个更长的话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