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揭晓的“改革20年天津青年结婚消费变迁”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人的结婚消费总支出越来越高。20年来提高了48倍多,与此同时,结婚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此项调查对象是1978年前后结婚和1999年1月份结婚的两组各100对夫妻,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
根据这项调查的结果,1978年前后结婚的青年,结婚消费总支出平均为1016元,而1999年初结婚的青年总花费平均为51038元,比前者提高了48倍多。20年前,青年结婚花费最高为550元,最少的只有40元。而如今结婚消费最高的达30万元,最少的8000元。
离婚率直线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扬,正由1978年的3.7%上升到1996年的10.1%,在沿海开放城市,离婚率已超20%,离婚数字也呈上升趋势。1983年为42万对,1984年为45万对,1985、1986年均为50万对,1987年为58万对,1988年为63万对,1995年已高达120万对。离婚案在各类民事诉讼中已占据第一位。
婚前财产公证坦然接受
1998年9、10月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同北京、上海、吉林等9个团省(市)委合作,在27个城市(城区)进行了调查对象限定于14—28周岁的当代中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婚前财产公证好。”其中,对此表示“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的分别占15.5%26.9%,两项合计52.4%。另有23.1%的人“说不清”,18.9%的人“不太赞成”,只有5.5%的青年“很不赞成”。女青年对于婚前财产公证的赞成率略高于男青年,其中女青年为54.2%,男青年为50.6%。
试婚悄然出现
北京市1995年进行抽样调查,对2037人问卷征答,有42.1%的人对试婚表示理解和同情。福建省某市妇联的调查表明,试婚行为者占婚龄人口的22.8%,而且有“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
上海市在五个区调查发现,20岁至35岁的青年中,未领结婚证书的占19.8%,达1460对。在上海100对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新婚夫妇中,有30%曾有过婚前同居生活。
武汉市近几年清理出7346对违法婚姻中,不登记先试婚的占4528对;在广州、深圳、海口这样的沿海开放城市,平均每年至少有3000对青年男女组成试婚家庭。
婚外恋要成褒义?
所谓“情人”现象是泛指男女一方或双方已建立家庭,且背着配偶暗地里保持一种暧昧关系的现象。
我国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对有这种行为的人称之为“生活作风问题”;八十年代则改称为“第三者插足”;而进入九十年代则为之冠以时髦的称谓“情人”。与此同时,又在这种称呼后面加上了属于个人隐私旁人无权干涉的“诠释”。
据统计,在判断“只要两人相爱,婚前发生性行为也无妨”时,40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约25%表示同意;在判断“婚外恋是不幸婚姻的补充”时,40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约35%表示赞同。
上海一家杂志社举办的“家庭与性文明”调查表明,现在城市夫妻中,认为一个和配偶感情破裂的人与其他异性发生性关系是可以理解或不必干涉的竟占54%;而农村夫妻中抱有相同态度的也占到44.2%。
“光棍”知多少?
根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国30岁以上的从未结婚的人口共达1051万多人,占3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2.81%,但这一数字近年有上升趋势。
“丁克”家庭渐流行
据估计,“无孩贵族”夫妇所占育龄夫妇比例在10.2%左右。在广州市,没有下一代的小夫妻家庭已由1986年的1.5万个增加到九十年代初的10万多个。
上海十年内共有113.34万对男女登记结婚,约有16.48万对夫妇未生育孩子,占已婚总数的14.5%。上海市年轻的高级知识分子圈内,自愿不育家庭竟高达70%。
电视成红娘
电视征婚已成为不少电视台的重头节目,收视率也不低。1998年7月16日晚8点,湖南有线电视台的《玫瑰之约》第一期节目悄然出台。目前,《玫瑰之约》的收视率在全国各大电视台同类节目中名列前茅。节目组每天都要收到观众来信200多封,玫瑰热线电话不断,正式报名的有5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