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人:我们的爱情与性无关 一位名叫吴境的女孩面对男友同居的要求感到非常愤怒,我在咨询中同样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不过就吴境的问题而言,我认为该结婚的时候就结婚,不应该等到爱情老化,比如吴境23岁初恋已为时不早,恋爱一年后与第一个男友分手,似乎考验期长了点。男友耐不住长期的性饥渴,对她提出性要求,也不能说是道德有问题。
如果“就凭他的这种行为,我就应该和他分手”成为吴境判断好人坏人的标准,她只有找一个伪君子或者性无能者。因此假如“很相爱”,就应该考虑结婚,而不是在“同居”与否中挣扎。
第二种人:迷失在“性”中
每个人都希望爱和被爱,可是也有的人说找不到爱的感觉。被别人爱时不珍惜,爱别人时不持久。小楠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他这样告诉我:“别人都说我很英俊,像某个电影演员。可能是吧,我1.78米,高中毕业,现在当售货员,今年27岁。按传统该结婚了,可是我却不知道和谁结婚,因为我找不到爱的感觉。”
“我的恋爱史其实挺长,先后有过十多个女友。都是和我差不多的,职高毕业,有的是售货员,有的是办事员。可是越来越没有感觉。”
“说说我没感觉的感觉吧:我小的时候,我妈就说我没长性。我交女朋友大概从20岁开始,开始时特有兴趣,全身心地追女孩子,越是不理我的女孩,我越是哈着,天天去讨她的喜欢。要是人家只要和我好了,我就不在乎了,天天在一起反而烦了。最后就分手了。过一阵闷了,感觉无聊了,就想再找个女友,可是在一起同居一阵,就又烦了,她们也不在乎,因为她们同时还有别的男友,和我好时和别人也挺好,能和我上床也能和别人上床,因此我也对她们无所谓了,就是随便玩玩。甚至觉得和她们在一起是浪费感情。”
“最近又交了一个女朋友,她还真主动,自己脱了衣服,要我和她上床,我觉得她怎么和妓女一样,没有感情投入,像动物一样,都是程式化的一套,及时行乐,干完就完了。所以我没有和她做那事,觉得没意思。”
“现在我感觉挺难过,原因是找不到爱的感觉了,好像爱的感觉丢失了。”
第三种人:在夹缝中进退两难
无独有偶,“丢失”了感情的人还不少。又有一个27岁的郑州的小伙子打来电话,他是开长途车的,中专文化。
“现在感到一个人很孤独,谈了三个女友都吹了。在恋爱上,我感觉很矛盾。既想让女朋友大方到随便和我上床,因为自己激情一来,就控制不住自己,迫切想让对方满足我;又不喜欢随便和我上床的人,冷静下来从心里怀疑和看不起这样的女人,觉得能和我上床,肯定也能和别人这样,因此从感觉上轻视她们。”
“如果谁说怀孕了,让我负责,我就从心里烦,感觉是不是讹诈我,让我替别人背黑锅。如果因为有了性关系,非要嫁给我,我就更反感。可能这样她们会认为我品质不好,是流氓,对她们始乱终弃,那我也不愿意违心随便凑合。”
点评——
莎士比亚曾经说:“比起男人的变换心肠来,女人的变换装束是不算一回事的。”看样子说到了男人的根子上。
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和现在社会中流行的“杯水主义”爱情观以及“速成”、“速配”的浮躁情绪有关。“让我一次爱个够”,急于求成,放任感官的骚动,把性欲当成爱情。实际上“引起感官骚动的是性欲,引起心灵震动的才是爱情”。李大钊说:“两性相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保持它的自由、神圣、崇高,不可强制它、侮辱它、污蔑它、屈抑它,使它在人间社会丧失了优美的价值。”
当性欲代替了爱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成为类似方便面和快餐等即刻能够得到的东西,爱情就变质了、贬值了。周围平说:“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之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象。”而不耐烦经过爱的培育,急于采摘生涩的青果,当然体会不到成熟的果实的甜美芳香。把酸涩的滋味归罪于爱情,远离爱情,那才是悲剧。
现在,有种可怕的观点——惟“性”主义。在这样的观念中,“性”与“爱”已经完全成了分离的东西。“性”不再依赖“爱”而独立存在。有了这种想法的年轻人,总拿这种看似时髦的观点肆意妄为。
其实性是很自然的东西,她应该是在人“爱”的基础上而生的,既不是什么感情的砝码,也不是感情的累赘,没有必要把她放在首位或过多的追求,她应该成为爱的补充。如果当她为爱所累时,真正的感情反而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