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两性空间 > 性爱文化 > 两性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性教育别再遮遮掩掩了
piccc.com  
性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对于现在的成年人来说,他们的学生时代可没有什么“性教育”。那时,这只能被朦胧地称作“青春期教育”。而即便在最早开展中学青春期教育试点的上海,也是1980年才有的事。尽管这样,这在当时仍属大胆之举。至于该课程进入小学高年级,讲述一些诸如新生命的诞生、青春期发育、性生理器官保健知识,则已经是90年代后期了。直到1997年,沪上高校才坦然地把性文明、性心理、性伦理一类词写进课程表,“性教育”的称谓从此不再遮遮掩掩。 
课是开了,但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过去的1个多月里,记者询问了40位中小学班主任和10位高校教师,其中47人的回答如出一辙:不就是防止学生早恋,影响学习甚至不慎越轨吗?看来,在绝大多数老师的心中,性教育被视作预防孩子们青春冲动的“筑坝防洪”的沙袋。同时,有许多被采访者提出,“性教育”之说太直露了,还是“青春期教育”这个老名称含蓄。 
用沪上青少年性教育专家、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古晓的话说,在很多教师头脑中存在的这些固有观念表明,起步不久的性教育远未走出尴尬与误区。 
依据不少专家的调研,眼下已开展性教育的学校中仍有不少人士认为“性”可以无师自通;男女之事还是封闭保险,在性问题上对青少年不唤醒为妙,讲明白了性知识会引发好奇心,甚至诱发性罪错;更有人坚持认为青春期教育只要对犯有性罪错、性失误的学生开展就行了。 
由此,某区一位高二学生向记者反映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据她透露,老师在上生理卫生课时“自己也羞羞答答”,对“生殖系统”章节避而不说,只说大家各自读一遍即可,并保证“考试时不会涉及”。 
另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校教师介绍了她曾经有过的无奈:几年前,班里一位女生遭遇猥亵。虽然破案后,学校和警方严格保密,但女孩却从此生活在巨大的心理负担中,而作为老师,除了安慰和保密外,就显得无可奈何了。她说,帮助孩子们在受到侵害后保护好自己,正是我们性教育尤其欠缺的部分。 
帮助孩子“准备爱” 
近日,广东珠海中学教师曾宏燕的著作《爱,你准备好了吗》在沪上教育界内外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这本集曾老师长期教育心得的书,明白无误地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对青少年作青春期或曰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应当在于,帮助引导他们走好今天的每一步,为未来的美好爱情和生活作准备。当然,这种准备绝非具体的、技术性的,而是心理上的准备,其中就包括与异性的交往。只要做好了这样的教育,告别懵懂的孩子们才不会再以为仅仅生理上的接触就是爱了,性罪错也因此能有效避免。 
前文中提到的古晓老师对此持相同的看法,并早已把透明的性教育化作了实践。不过,近两年古老师把教育对象由学生转向了自己的同行们。 
3年前,古老师刚开始向中小学教师们讲授如何进行性教育时,了解到的现实令她无限忧虑---两位为人父母的教师面对孩子“我是怎么装进妈妈肚子里”的疑问无言以对;某校对初中生的书包突击大检查,“黄书”未搜到,却查得不少公开正规出版的性知识书刊,老师啼笑皆非又一筹莫展;一位13岁男孩的母亲忧心忡忡地向班主任求助:孩子自小由其父亲带大,如今长大了,夜晚入睡却仍离不开爸爸的轻抚,甚至已开始表现出特别喜欢同性伙伴!然而班主任竟也无能为力,因为她自己也一知半解,而且从不需要向学生讲述这么具体的知识…… 
如今,古老师已为数百位教师“充”了性知识教育的“电”。她对成效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某教师曾为男女同学的“非常接近”大感头痛,对“非常手段”“迎头痛击”的结局却总是适得其反,激得他们更加“紧密”。进修后,这位老师彻底改变了想法。当她发现班里两名干部也“走到了一起”时,她真诚地告诉学生,你们拥有了一份美好的情感。只是作为过来人必须提醒,这情感过早迸发也许你们还无法承受,缘何不让老师来帮助你们把它化为自然,化作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从此,老师和学生成了朋友,那对少男少女的进步也更大了。 
而另一位受过同样培训的父亲有一天也终于面对孩子“我是怎么生出来的”问题,在回答的一霎那他决定如实相告,儿子平静地听完,就忙着做自己的事去了。一切就这么简单。 
虽然目前全市教师中经历过类似性教育培训的教师还实在不很多,但可喜的是上海的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件事。据悉到明年,全市中小学都将建立心理辅导室,配有专职心理老师;此外上海还建立了3个学校心理辅导中心。 
尽管如此,青少年问题专家们仍感与需要相差甚远,他们的观点是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接受类似的补课,学校更应有专职性教育老师,以“大禹治水”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准备爱”。 
反守为攻是上策 
父母夜归,十四五岁的儿子十分入神地读着推销性保健用品的广告纸。 
一位母亲致信有关部门,气愤地述说自己上五年级的孩子,一天之内竟接到8张有关性保健用品的传单,甚至还有同学把传单带进课堂传看…… 
当性教育还刚刚冲破传统观念的藩篱,直面各位师长和青少年的时候,大量影响青少年性意识和性行为的信息正扑面而来。近期媒体的上述披露就是实实在在于我们身边的真实。 
毫无疑问,对比过去我们对人类正常生理需求的竭力隐讳,街头出现性保健用品商店确是一种进步。但各种有照的、无证的性保健店比米店、银行还多,在铁路上海站附近等一些热闹路段,百米内居然会冒出四五家性保健店的现象,绝非正常。其对性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副作用不言而喻。记者昨天在数家性保健店外伫立观察,虽不见一个青少年走进去,但在门外好奇张望者确实有之。 
与此同时,书刊、影视、互联网带给青少年的性信息也越来越多。日前在京举行的青少年性教育研讨会透露,当前许多青少年仍处于性知识饥渴,而在影响青少年性意识和性行为的信息中,来自这些渠道的信息占据7成。令人忧虑的是,正如我们在采访时有许多教师所说的,这些信息许多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真所谓一堂课敌不过一篇文字、一段影视。 
不少专家强调,消极防守事倍功半;反守为攻,让教育手段多样化方是上策。这种多样化除了坦诚,更重要的就是生动吸引人。比如不妨为儿童制作性教育动画片,在电视和网络上为青少年播放性教育片。专家们另外反复强调的是:性教育,千万别再遮遮掩掩了。 
正在从事着青少年性教育工作的人士没有谁怀疑,只要走出目前仍客观存在的一些误区,青少年性教育将会拥有更光明的前景。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