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远较急性者为常见且重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如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与二叶主动脉瓣等器质性心脏病。
病因
多发生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如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与二叶主动脉瓣等器质性心脏病。个别亦有发生于原无心脏病的基础上,本病病原多为条件性致病菌,如草绿色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产硷杆菌和肠球菌等。少数为霉菌感染,其中以念珠菌为多。感染途径: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常与口腔手术有关,肠球菌常发生于泌尿道手术或流产分娩后,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霉菌感染常发生于心内手术后。
症状
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低热、乏力、疲倦,少数起病急,有寒战、高热或栓塞现象,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口腔手术,呼吸道感染,流产或分娩的病史。
一、全身性感染:发热最常见,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不规则低热,多在37.5 ℃-39℃之间,也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伴有乏力、盗汗、进行性贫血脾肿大,晚期可有杵状指。
二、心脏表现:固有的心脏病的体征,由于赘生物的增长或脱落,瓣膜、腱索的破坏,杂音多变,或出现新的杂音。若无杂音时也不能除外心内膜炎存在,晚期可发生心力衰竭。当感染波及房室束或室间隔,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少见,可有早搏或心房纤颤。
三、栓塞现象及血管病损。
(一)皮肤及粘膜病损。可在四肢以皮肤及眼硷结合膜、口腔粘膜成批出现瘀点,在手指、足趾末节掌面可出现稍高于表面的紫或红色的奥氏结节,也可在手掌或足部有小结节状出血点,无压痛。
(二)脑血管病损。可有以下几种表现:
①脑膜脑炎。②脑出血。③脑栓塞。④中心视网膜栓塞可引起突然失明。
(三)肾栓塞:最常见,约占1/2病例。
(四)肺栓塞: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赘生物多位于右心室或肺动脉内膜面,发病急,胸痛,呼吸困难,咳血,紫绀或休克。若梗塞面积小,也可无明显症状。
检查
一、血培养:阳性可确定诊断,并为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二、血象:有进行性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
三、血沉增快。
四、尿常规:有蛋白尿及血尿,约1/3晚期病人有肾功能不全。
五、超声心动图:心瓣膜或心内膜壁有赘生物,及固有心脏病的异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