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疾病大全首页 > 男人 >
近视

概述
近视眼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所以近视眼不能看清远方的目标。若将目标逐渐向眼移近、发出的光线对眼呈一定程度的散开,形成焦点就向后移,当目标物移近至眼前的某一点。此点离眼的位置愈近,近视眼的程度愈深。

病因
    近视发生的原因大多为眼球前后轴过长(称为轴性近视),其次为眼的屈光力较强( 称为屈率性近视)。近视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遗传因素有一定影响,但其发生和发展,与灯光照明不足,阅读姿势不当,近距离工作较久等有密切关系。
    大部分近视眼发生在青少年,在发育生长阶段度数逐年加深,到发育成熟以后即不发展或发展缓慢。其近视度数很少超过6D,眼底不发生退行性变化,视力可以配镜矫正,称为单纯性近视。另一种近视发生较早(在5~10岁之间即可发生),且进展很快,25岁以后继续发展,近视度数可达15D以上,常伴有眼底改变,视力不易矫正,称为变性近视。此外,习惯上常将3D以下近视称为轻度近视,3~6D者称为中度近视,6D以上者称为高度近视。

症状
    轻度或中度近视,除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它症状,在近距离工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反而感到方便。但在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
    高度近视的前房较深,瞳孔较大,眼球因前后轴长而显得稍有突出。在视盘颞侧可见一白色或灰白色新月形斑,称为近视半月斑,这是由于巩膜向后伸长,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与视盘颞侧边缘脱开,露出巩膜或部分脉络膜与巩膜之故。后极部巩膜不断向后扩张在黄斑部可出现膝裂样条纹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附近视网膜、脉络膜出现斑块状萎缩变性,导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部常有色素增生,甚至出血,形成萎缩斑(Forster-Fuchs spot)从而严重损害视力,高度近视的黄斑病变已成为主要导致盲眼病之一。此种患者还常伴有玻璃体液化、混浊、少数还可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轻度及中度近视,眼部无特殊改变,但偶亦有近视半月斑及豹纹状眼底改变。近视眼日久可以导致集合功能不全,发生外斜视。

检查
    眼底检查常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色素减少,脉络膜萎缩,其小血管网消失,大血管可以透见,使眼底显现出红褐色相间的粗大条纹状,称豹纹状眼底。
    散瞳验光可明确诊断。

治疗
    轻度和中度近视,可配以适度凹透镜片矫正视力。高度近视戴镜后常感觉物象过小、头昏及看近物困难应酌情减低其度数,或戴角膜接触镜(contact lens),但后者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一系列角膜并发症。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在角膜周边部(瞳孔区以外)作8~16条放射状切口,可使角膜中央变平坦,以降低眼的屈光度,达到矫治近视的目的。一般对2~8D近视眼的矫正效果好,其矫正效果与切口深度,放射状角膜切开的条数以及保留中央透明区的大小有关。但此种手术对角膜造成一定损伤,处理不当可出现角膜穿孔、内皮失代偿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且远期效果尚未完全确定,故目前对此手术应采取慎重态度。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麻痹性斜视
下一编:眼球穿孔伤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