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华琳月) 没有任何精神问题的孩子,在父母添油加醋的描述下,被诊断为“精神病”。有关人士呼吁:家长不要成为孩子患“精神病”的罪魁祸首。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周正猷告诉记者,日前,一位大学四年级女生的父母因怀疑女儿得了精神病,找周主任咨询。女孩的父母称,原本乖巧的女儿“五一”前夕回家后脾气变得很暴躁,因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便和母亲大吵一架,然后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肯出门吃饭,亲戚朋友来了不肯见人。平时女孩和父亲关系非常好,而这次却连父亲都不理。女儿的这一反常行为把父母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是什么原因使女儿变成这样的呢?父母决定到女儿学校去了解情况,却得知女儿回家既没向老师请假,也没向同学交待一声,这一行为完全不像女儿平日所为。而且,女孩的母亲还告诉周主任,女孩还有妄想和幻听,她老是觉得有坏人跟着她,还经常听到门外有响声,为了防止坏人闯入,她才把门关得死死的。女孩的父母一再保证,他们所说的症状都是事实,但女孩不肯来医院,周主任根据女孩父母所说的症状,诊断女孩得了精神病,并为她开了抗精神病药。女孩的父母回家后,就把药和在饭菜中偷偷给她吃。有一次不小心被女孩发现了,女孩暴跳如雷。无奈,女孩在父母的强迫下来到了周主任面前,经过交谈,周主任才知道其实女孩非常正常,一点精神问题都没有,对于父母所说的种种不正常行为,女孩都给予了合理的解释,而其父母所谓的幻听、妄想等最终判断有否患精神病的症状,则都是他们夸大其词的结果。
据周主任介绍,很多孩子因为心理原因,不愿看心理医生,代子女看病的父母往往由于对子女过于紧张,向医生叙述病情时就容易夸大其词,把没有病的孩子说成精神病,这就给医生的诊断产生了误导。周主任称,这样的情况在他门诊时并不少见,而事实上,这些孩子只要鼓励鼓励,给其一定的心理支持,就没事了。倘若因父母的夸大症状,给孩子戴上了精神病的“帽子”,不但会渲染一种紧张的氛围,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而且有的抗精神病药吃了会有不良反应,对孩子的身体非常不利。因此,周主任呼吁,家长关心孩子是应当的,但不要对孩子的小异常大惊小怪,并夸大症状把孩子逼向精神病。
什么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大约有半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被诊断为妄想型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一般中、老年者居多。起病比较缓慢。患者大多具有多疑、敏感、不信赖别人、行为神秘、不易接受他人的批评,嫉妒心强,遇事喜欢夸张,对人冷酷、傲慢等妄想型个性特征。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观念、错误的推理和判断。这是一种病态的偏执观念,是一种毫无现实根据的,凭空出现的推理与判断。与其文化教养和社会阅历不相称。因为患者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判断,表现出严重的思维障碍,已成为一个极端的“观念固执”的人,属于一种病态,因此,也不能用说理和教育方法来纠正其错误的观念。患病初期,患者敏感多疑,怀疑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或不信任自己。这种多疑逐渐演化成关系妄想。总觉得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有关,如别人咳嗽是向他传递信号或侮辱他,别人聊天是在议论他,甚至广播、电视、报纸上的消息也是针对他的。此后,关系妄想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进而形成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等。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者会出现意志增强的意志行为障碍。千方百计地不惜为达到正常人认为是毫无意义和无价值的目的而努力。例如,有被害妄想的人处处设防,四处控告,认为有人要害他。为此千辛万苦也在所不辞;有发明妄想的人,则夜以继日地、废寝忘食地进行毫无意义的所谓“发明”活动;有疑病妄想的人则到处求医,四处诊查,不甘罢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