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是一种伤害性行为。因其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故引起了精神科医护人员的普遍关注。为了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提高护理水平,作者对曾护理过的101例有自杀行为倾向的病人情况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病例为:我院1994年3月至2001年10月其间的住院病人,诊断均符合CCMD-2-R的诊断标准。男64例,女37例,年龄15-68岁,平均35。5+14。6岁。病种:精神分裂症62例,抑郁症31例,焦虑症8例。 2.自杀原因:幻觉`妄想支配51例(50。5%),焦虑`抑郁39例(38。6%),精神分裂症后抑郁4例(3。96%),药源性抑郁7例(6。93%)。 3.自杀结局:101例中有1例自杀死亡,占1%,37例自杀未遂,占36。6%。 4.护理措施: 4.1 强化新入院病人的护理 新病人入院后,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收集`保管好危险物品。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伴有丰富幻觉妄想及焦虑抑郁症状的病人,尤其中青年男性病人,应列为高危人群,安排在重点病房。24小时在护士的监护下活动,避免病人单独行动,重点交班。白天巡回护士主动接触病人,了解其心理动态,夜间密切观察病人的睡眠,掌握病人的作息习惯,以便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异常表现,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或杜绝意外的发生。 4.2 掌握易发事件的规律,强化重点时段的巡回与护理 因为自杀`自伤行为多发生在中午班`夜班,危重病人抢救时,说明病人掌握了工作人员的规律性。我们针对这一特点和以往的经验,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责任感,要求值班人员把严防自杀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严格执行定时不定时`重点病人重点巡视制度。遇有危重抢救病人时,治疗`巡回护士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加强了巡视频度和力度,医护做到协调`密切配合,保障重点病人的情绪稳定和安全。 4.3 加强病人的用药安全及相应的心理护理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故在病人服药其间,应严格执行服药制度:发药到手,服药到口,看药下肚,方可让其离开,确保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及掌握的药理知识,正确判断,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解除病人的不适与恐惧。同时,适时地给予心理支持,接纳`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坚强地继续接受治疗。 4.4 严格收集危险物品,严加管理 日常工作中,多注意周围环境`物品是否保持完好,及时查找遗失`撕损物品。不定期收集危险物品,抓住任何机会向病人`家属宣传禁止带任何危险物品的意义及重要性,促使家属主动配合护士工作,进病房时主动交出危险品,竭力消除病人采用自杀方式的主客观因素。我们以不懈努力,高度的责任心,最终取得了家属的信任和合作,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危险物品流入,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4.5 不断学习,钻研业务,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病人病情,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采用各种途经宣传精神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指导病人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心态与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应对技能,以及控制应激反应的方法,提高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意外发生。 4.6 耐心帮助病人学会自我解脱,鼓励病人多与外界环境接触,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劳动,丰富生活,活跃病人的抑郁情绪,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增强生活的自信心。 4.7 社会支持系统在自杀防范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精神病人发生自杀行为不单纯受疾病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所致,如社会`家庭`婚姻`工作等因素。因此,我们重视发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参与,给病人心身支持。特别是同病患者间的交流常可为病人提供多种信息及精神鼓励。社会支持是对应激反应强有力的应对剂,可使病人心理`精神处于良好状态,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