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患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随着现代医学治疗水平与抢救技术的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却明显增加。提高肌力,减少致残率,一直是神经科康复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我院内科于1999年5月引进血液稀释平衡疗法(以下简称血稀疗法)治疗脑梗塞病人85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男53例,女32例。年龄50岁~78岁,平均58岁。其中急性脑梗塞6例,恢复期脑梗塞7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及活动受限。
1.2 治疗方法
1.2.1 仪器:采用桂林兴达光电仪器厂制造生产的XD-ⅢA辐射血稀治疗仪,低速离心机,XD-ST血液净化仪。
1.2.2 方法:首先遵医嘱静脉输注706代血浆或平衡盐250 ml~500 ml,同时采血280ml~400ml,先将80ml~100ml全血经血稀生物治疗仪进行紫外线照射(紫光3min,红光5min),同时加氧(4L/min~6L/min)振荡,循环量化,使血液转为鲜红色,再输入病人体内。然后将其余的全血进行离心分浆,离心机调时20min,转速2000 r/min,调速要由慢到快,以防红细胞破裂引起溶血,最后将分离的血浆回输给病人。如分浆效果不好,出现溶血、混浊、脂肪球含量较高、有凝固等不可回输,要向病人解释清楚后弃去。再根据病情适当输入5%葡萄糖500ml加灯盏花素40ml~60ml或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
2 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血稀平衡治疗每周一次,3次~4次为一个疗程,休息7d~10d再行第2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
治愈:肌力恢复到5级;显效:肌力提高2级~3级;有效:肌力提高1级~2级;无效:肌力无改变。结果:治愈13例,其中急性脑梗塞5例,恢复期脑梗塞8例;显效37例,有效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76%。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血稀平衡疗法可迅速降低局部血液淤滞、低灌流状态,使血流畅通,以利于清除血液中的各种有害物质,重建人体微循环,使心脑血管重构,调整人体脏器平衡,恢复细胞及人体组织血管的正常代谢与生理功能。对脑梗塞病人具有迅速降低血粘度和高血脂,使脑组织的缺血半暗带血流量增加,及时建立梗塞部位或出血区边缘缺血带的侧支循环,恢复已处于休眠状态而尚存活的脑组织功能,从而使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偏瘫肢体逐渐恢复。
4 护理
4.1 治疗前护理
4.1.1 病人准备:
4.1.1.1 心理护理:血稀疗法首先要抽取病人的血液,对于众多的病人而言,要抽取300ml~400ml的血液,顾虑较大,担心抽血会影响健康。故操作前应向病人进行有关知识教育,给病人详细讲解血稀治疗的原理,使其消除顾虑。同时讲解血液的产生、人体血液的总量及失血与休克的关系,告诉其所抽的血液并不会引起任何不适, 以达到稳定情绪、消除顾虑的目的。
4.1.1.2 其它准备:治疗前正常饮食,以免引起晕厥、虚脱等症状。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排空膀胱,以免紧张时引起尿意感。询问病人既往史及现病史,掌握临床症状及体征,有紫外线过敏史、晕针史、严重心功能障碍及贫血、体质极度虚弱者均不宜做血稀治疗。
4.1.2 治疗室及物品的消毒要求:血稀治疗的整个操作都在无菌处置室进行,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为封闭式,安装空调,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细菌学标准按Ⅱ类区域要求,室内桌椅、治疗台、地面等均用0.5%的84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净化台操作前行紫外线照射消毒30 min;氧气湿化瓶高压灭菌,内装灭菌蒸馏水,一人次一更换。
4.2 治疗中的护理要点
4.2.1 穿刺血管的选择:一般选择上肢表浅易见的大静脉,多为肘正中静脉,针头以16号为宜,操作中动作应轻、稳、准,一针见血,尽量减少病人痛苦。采血过程中血袋及血瓶要低于穿刺点30cm,以防密封血瓶中空气返流。
4.2.2 充分摇匀抗凝剂:由于储血装置较复杂,相互连接的管道较多,均装有一定量的液体抗凝剂,所以在采血前一定要充分摇匀,以免有的部位抗凝剂缺乏而致凝血。采血过程中应顺一个方向轻轻摇动贮血袋和血瓶,不可相反或上下摇动,以免血细胞破坏致溶血。
4.2.3 把好消毒关:一次性抽吸装置的各个衔接部位及病人皮肤均应严格消毒。
4.2.4 穿刺时应两人合作:一人操作,一人观察病人,随时注意病人面色及脉搏、呼吸情况,并不断询问其自觉症状,随时触脉搏、测血压,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本组两例病人在拔针后出现喉部堵塞感、胸闷、气急、烦躁等,可能为拔针不慎致使少许气体回吸入血循环所致,立即嘱病人右侧卧位,给予吸氧,并注射镇静剂后逐渐恢复正常。所以拔针同时去掉止血带,以免其针孔较大,解除止血带后血袋及管道内的气体因虹吸作用而回吸入血管中。拔出后应按压穿刺部位5min~10min至不出血为止。
4.3 治疗后的护理
4.3.1 严密观察病人有无皮肤光敏反应、回输反应及抽搐症状等,注意脉搏及血压,同时观察病人有无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皮疹及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等,无不适后卧床休息20min~30min后送往病室。少数病人有困倦、疲乏的感觉,无需做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4.3.2 注意疗效的观察:认真观察病人患肢肌力恢复及活动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决定今后的治疗方案。
4.3.3 健康指导:出院时给予饮食指导,指导病人配合肢体功能锻炼,使其功能活动范围达到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并注意定期复查,尤其是对血液流变学的检测,防止高粘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的出现。如果发现有语言障碍、血压升高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或不留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