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一种由小肠对营养物质吸收受到障碍所引起的综合征。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是因小肠黏膜具有某种缺陷,影响物质吸收和脂肪酸在细胞内的再酯化引起的。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见于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不良或吸收障碍,主要因素有:肝、胆、胰疾病导致的胭盐及胰消化酶的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短肠综合征、消化道pH值的改变及小肠疾病或肠系膜疾病等均可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和消化功能;全身性疾病及部分免疫性缺陷所致的消化吸收 功能不全。常见有麦胶性肠病和热带口炎性腹泻。本病属于中医“泻泄”范畴。 [临床表现] 以反复发生的脂肪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泻泄,可伴有腹部膨胀和产气,体重减轻及贫血。 [诊断] 1。体重减轻、腹泻和贫血的任何一种组合都应怀疑到吸收不良。 2。直接测定粪便中的脂肪是确诊吸收不良的最可靠试验。如果出现脂肪泻或粪便中脂肪过多,即是吸收不良的绝对证据。 3。其他相关检查如右旋木糖吸收试验、乳糖吸收试验、铁的吸收试验、叶酸吸收试验、维生素b2吸收试验、乳果糖吸收试验、小肠活检、胃肠x线检查、胰腺功能检查等,可为本病的诊断及病因分类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4.本病需与其他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相鉴别。 [治疗] 1.西医药治疗(1)饮食治疗:原则上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无刺激性、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2)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补充各种维生素A、B族、C、D、K及叶酸。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必要时可输人体白蛋白或输血。(3)药物治疗:麦胶性肠病危重病例可静脉注射滴注删,或可口服强的松或强的松龙。热带口炎性腹泻以维生素B,2、叶酸治疗,时间要持续1年。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口服四环素250~500mg,每日4次,共1个月,随后改为每日1次,共5~11个月。选择磺胺类药物同样有效,‘可用琥磺噻唑1.Og,每日4次,口服1个月,后改为每日2次,共5个月。 2.中医药治疗 (1)湿热内壅:腹泻骤发,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秽臭如蛋花汤状,其间夹有黄色脂块,、日行数次或十数次,腹部胀痛,烦热口渴,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茯苓12克、通草3克、车前子12克、木香10克、萆薛10克、生薏苡仁15克。 (2)食滞胃肠证:腹胀腹泻,大便黏滞,伴有不消化之物,或夹有黄色脂块,臭如败卵,日行数次;脘酸腹胀,泻后痛减,嗳腐吞酸,恶闻食嗅,呕恶,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行气畅中。 方药;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陈皮10克、半夏曲10克、茯苓11克、连翘10克、川黄连10克、厚朴10克、莱菔子10克。 中成药:加味保和丸。 (3)脾虚湿盛证;脾泻缠绵不愈,稍进油腻饮食即腹泻,粪质清稀,夹有白色脂块,腹中绵绵而痛,纳呆,面色萎黄,消瘦乏力,小便清长,舌胖苔白或白腻,脉沉滑。 治法:健脾燥湿,和中止泻。 方药:党参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生甘草6克、桔梗6克、山药10克、白扁豆12克、砂仁6克、薏苡仁12克、白芍10克、莲于肉10克。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4)脾肾阳虚证:腹泻日久,粪质清稀或完谷不化,滑脱不禁,腹痛喜暖喜按,面色觥白,形寒肢冷,舌胖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方药:人参6克、白术10克、肉豆蔻IO克、诃子lO克、罂粟壳6克、广木香10克、肉桂6克、白芍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四神丸。 [预防与调养] 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宜清淡,少食纤维多的食品,忌食生冷油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