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赵虹博士报告,他们在评价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与检出的研究中,发现多排螺旋CT肝脏快速、薄层、多期扫描,可使小肝癌检出的机会大大增加。
据介绍,目前多排螺旋CT的扫描时间已缩短到0.5秒,采用多排探测器,使X-线球管旋转一周至少可采集4组数据,这样使全肝扫描的时间明显缩短。为此,赵虹博士利用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的优势进行多期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以及病灶与肝实质的密度差值作初步评价。
他们将诊断明确的75例小肝癌患者共91个小肝癌病灶进行总结分析,其中40例经手术证实,9例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11例为术后复发,其余24例为结合临床甲胎蛋白检查及其它影像学标准作出诊断;在CT诊断方法上,采用Marconi MX8000 CT扫描机,每次采集四组螺旋扫描数据,图像的层面厚度为6.5mm,床速为23.3mm/s,扫描周期为0.5~0.75s,电压120kV,电流200~250mA。患者检查前口服750~1000ml水作为胃肠道对比剂,全肝平扫后做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造影剂总量按1.5ml/kg计算,注射速率3ml/s,行多期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早期为21s,动脉晚期为34s,门静脉期为80s,每次全肝扫描的时间为4~8s。对91个病灶中直径≥1cm的71个病灶进行密度值测量,兴趣区置于肝癌强化最明显区,同时测量其周围正常肝组织密度值,选定ROI范围1cm2。肝癌及其肝实质的密度测量在扫描各期尽可能取同一部位,然后计算肝癌和肝脏密度在各期的强化差值。对病灶检出的统计,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行双盲法阅片,对病灶各期的表现进行记录,凡动脉各期病灶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呈低密度的列为阳性结果。结论不同时,经讨论后确定。
结果71个病灶在动脉早期与动脉晚期及动脉早期与门静脉期肝癌与肝脏密度值差值有显著性。91个病灶检出率动脉早期低于动脉晚期,分别为45.1%和83.5%,双动脉期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为92.3%。动脉晚期加门静脉期检出率为94.5%,双动脉期加门静脉期检出率97.8%。
对于此项研究结果,赵虹博士认为,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优化了动脉期的扫描方案,使全肝扫描落在真正的动脉期内,并能进行动脉双期的扫描,使显示富血供肝癌强化的机会增加,同时较薄层面的扫描也提高了小肝癌的显示率。因此,多排螺旋CT应用于临床,检测小肝癌常规增强后采用动脉晚期加门静脉期即可以达到较好的诊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