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式木桶是用20余块一样长的木板,两个铁圈紧箍成筒状再加上筒底制成的。任何一块木板延长,容积并不增加,但是任何一块木板缩短,木桶容积则会减少到缩短木板一样高度的容积,其他未缩短的木板也就失去了作用,这就是木桶原理。这个浅显的道理能解释很多问题。以木桶原理指导糖尿病综合治疗和糖尿病教育,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治疗糖尿病,饮食疗法是基础,运动疗法是手段,药物疗法是关键,心理疗法是统帅,自我病情监测是保证。前边三者是在不同机制、不同环节上相互协同调节血糖的。心理疗法是保持心理平衡、在治疗全过程中起统帅作用的。自我病情监测是通过负反馈原理,使病情得到控制,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范围。这五项措施的重要性虽然不同,但在糖尿病治疗中是缺一不可的。要实施这五项治疗措施,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对病人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使病人能够自觉主动地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科学、灵活地运用五项治疗措施,将病情和血糖控制在满意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五项措施要有机配合,调控适度方可收到最大效益。夸大或降低任何一项措施,并不增加疗效,可能还会引发副作用。如大量用降糖药而不控制饮食,可能出现血糖控制不好或引发低血糖及肥胖。若只控制饮食不用降糖药,90%的病人血糖不能达标。虽然病人饮食、运动、药物治疗都做得很好,但是心理不平衡,血糖也不能达到满意目标。以上四项都做到了,只是未能定期监测病情,只凭感觉指导治疗也是不能稳定病情的。 五项措施中,当前最薄弱的环节是自我监测。其重要原因是病人不了解糖尿病发展规律是由轻到重,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最终致残致死。要反复告诫病人:治疗后的病情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长期的。病情好转时,应想到会反复。常言说得好:“不怕做不到,就怕没想到。”若想到病情会反复,就会主动自觉地进行监测,这是发现病情反复的最好方法。目前病人对控制血糖比较重视,也舍得花钱,对病情监测尚处在跟着感觉走的阶段。按照要求,病情稳定时,测血糖应每周测一日,餐前餐后各一次。笔者在授课现场调查了270人的血糖监测情况:每周1次为零,两周1次12例,占4.44%,三周1次30例,占11.11%,四周1次62例,占22.96%,八周1次124例,占45.92%,八周以上1次62例,占22.96%。实际上每月测一次血糖的病人还不足一半。可见自我监测应作为糖尿病教育的重点来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