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学术会议中,与会者对肥胖症可谓是口诛笔伐。海军总医院心内科朱智明教授更是从肥胖与心血管疾病、肥胖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肥胖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肥胖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肥胖与肿瘤的关系、肥胖对妊娠的影响、儿童肥胖和肥胖与性发育等方面,对肥胖症的危害进行了深入论述,将肥胖症的危害一一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肥胖能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广泛性改变,尤其是重度肥胖或持续性肥胖所导致的这一改变更加明显;部分肥胖症患者最终可发生肥胖性心肌病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体重指数超过30千克/米2是左心室肥大的独立预测因子;体重超重还可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腹部肥胖可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导致其血压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体重增加。
肥胖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肥胖症患者多有胃食管返流及食管排空时间显著延长等表现,其胃的最大容量较正常人明显增加,而胃内压接近于正常人。肥胖症患者的胃容量只有在明显高于正常容量时才有饱感,提示肥胖症患者可能有容量扩张介导的胃饱阈值的增高。多数研究认为,肥胖症患者的“固体排空”较正常人明显增快。肥胖症患者在摄入高脂肪液体试验餐后,其近端小肠内容物通过时间缩短,对营养物质吸收的速度很快,而且吸收率较高。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的营养物质不仅使其肝脏和胰腺的负荷增加,也使其整个消化系统的负荷增加。肥胖症患者同时易患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
肥胖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有学者观察了肥胖伴有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及糖耐量和血脂情况,结果发现,肥胖症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及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明显高于瘦者。还有研究表明,肥胖大鼠在肥胖早期,其GFR增加,而随着肥胖的持续,其GFR又逐渐降低,这是其逐渐发展成肾小球硬化症的缘故。
肥胖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医学界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肥胖症与糖尿病密切相关———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亦在增加———这已是公认的规律。据报告,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的4倍,而极度肥胖者糖尿病的发生率高出正常人约30倍。肥胖可诱发胰岛素抵抗、基础及餐后高胰岛素血症。肥大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抑制脂肪分解和促进脂肪生成的作用较不敏感,肥胖时胰岛素敏感性可比正常减少5倍,而受体数可减少10倍。
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超重、肥胖的青少年与正常体重青少年之间的主要差异,表现在最大氧耗量、最大氧脉搏、最大氧耗量相对值、最大氧脉搏相对值、肺活量/体重和最大耐受时间等指标方面。肥胖症患者在接受上腹部手术后,其肺功能损害严重,且恢复缓慢。过度肥胖可严重损害肺功能,导致肺活量下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临床可出现心慌、气急、嗜睡、发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和高血压等症状,并可发生肥胖———通气不足综合征。
肥胖与肿瘤的关系大量研究证实,肥胖可以导致某些癌症发生。肥胖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可能与肥胖者的年龄、种族、家族史、脂肪分布及性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肥胖可增加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这与肥胖者的性激素水平等关系密切;肥胖亦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这可能与肥胖者的高胰岛素水平有关。
肥胖对妊娠的影响有人在观察孕妇过度肥胖对其围产期的影响时,用BMI对孕妇作筛选,将BMI大于24者判为过度肥胖,并将其与正常体重的孕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孕妇中过度肥胖的发生率为38.49%;过度肥胖孕妇的妊高征、剖宫产率、产钳使用率、围产期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过度肥胖孕妇产前并发妊娠糖尿病、妊高征和胎盘早剥的风险较大,且易发生胎儿窘迫、产后子宫内膜炎和伤口感染。
儿童肥胖的危害肥胖儿童发展为肥胖成人的几率较非肥胖儿童高2.33倍。有研究表明,约有1/3的学龄前肥胖儿童,20年后发展为肥胖成人;约1/2的学龄期肥胖儿童,成年后患肥胖症;80%的青春期肥胖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97%的青春期肥胖者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血压较高,心脏承载负荷的能力降低。儿童肥胖还与其成年后的糖尿病、胆石症及某些内分泌疾病的发生高度相关。
肥胖对性发育的影响在一项研究中,肥胖组的性发育、性成熟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肥胖促进了性发育和性成熟,使得肥胖儿童易出现性早熟&cols=1 target=_blank>性早熟的倾向。因此,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性教育更为重要。
朱智明教授提出,大多数肥胖都是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所致。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致力于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普及预防肥胖的知识,以最终减少肥胖症的发生率。对肥胖症的防治,一是对肥胖高危人群进行教育,以减少肥胖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二是对已经超重或肥胖的个体,要防止其体重继续增加,以降低其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其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