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省淳安县一位农民捕捉一只野生鼬獾时手指被咬伤,当时未做消毒处理。1个月后,他出现手指痛、臂痛和恐水、恐光、恐风等症状,几天后死亡,死后被确诊为狂犬病。无独有偶,《健康人》也刊登了这样一件事,王老汉在河边捡了1只被邻村的狗咬死的鸭子,拿回家准备为全家人改善伙食,在收拾鸭子时,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当时未在意,不料1个月后,王老汉出现低热、怕水的现象,听见水声就全身抽搐,经过检查被确诊为狂犬病,最后抢救无效死亡,结果是“捡了只鸭子,丢了条命”。对这两人的死因,人们不明白的是,患者并没有被狗咬伤,为什么会得狂犬病呢?其实,如果我们了解了狂犬病的来龙去脉,就不会对他们的悲剧感到奇怪了。
狂犬病,又叫恐水病。现据调查,除狗以外,獾、狼、狐狸、蝙蝠、浣熊、猴、鼠、兔、猫、牛、猪等动物都可携带狂犬病毒。人类感染狂犬病毒的途径主要是被病兽咬伤、抓伤,或伤口接触了含有病毒的病兽的唾液、血液、尿液甚至乳汁。狂犬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后,侵犯中枢神经,最后导致患者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病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但上述所说的一些野生动物也可传播此病,在临床上被宠物猫咬伤而得狂犬病者不乏其人。而且,有些动物本身没有发病,但其体内却存在着狂犬病毒,这种情况下,一旦人的伤口如皮肤破损处接触了含有病毒的动物的唾液、血液等,也会感染上狂犬病毒,这一点人们最容易忽视。
狂犬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潜伏期,短的10多天,长的1年以上,一般在1~3个月。一般认为伤口离头部越近、创伤面越大、伤口越深,潜伏期越短。狂犬病患者发病时,常出现低热、周身不适和恐惧感,已经愈合的伤口及其附近出现麻木、痒和持续性疼痛,四肢像有蚂蚁爬的感觉,并很快出现兴奋、怕水、怕光、怕风等症状,1~3天后由兴奋到麻痹,呼吸困难,四肢瘫痪,最后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从发病到死亡很少超过6天的。
目前,家养宠物不断增多,感染狂犬病的危险越来越大,并且由于目前狂犬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因此有必要提高人们对狂犬病的认识,加强对狂犬病的预防。怎样才能做到有效预防狂犬病呢?
一是严格控制传染源,加强对家养宠物的管理。对宠物狗、猫等尤其是狗进行登记并定期进行狂犬病疫苗免疫注射,幼犬一生下来就给予注射狂犬病疫苗,做好免疫工作,这是预防狂犬病的最好办法。对于病兽及时捕杀,尸体焚毁或深埋,切勿剥皮。二是做好被咬或污染伤口的处理。即对伤口立即用20%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至少20分钟,再用75%酒精或浓碘酒消毒数次,伤口数日内不宜缝合,保持引流通畅。同时,还要酌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抗生素预防破伤风感染及细菌感染。三是做好预防接种。伤口处理后,应及时(应在被咬伤后72小时以内)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针剂,疫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保护率达99%以上。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5针法,即咬伤当天和第3、7、14、30天分别注射1针。为稳妥起见,在注射疫苗的同时,应给予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提供早期保护性抗体,特别是伤口在头颈、手指等神经丰富部位者。另外,尽量不要捕杀和食用死因不明的家养及野生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