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高大英俊,亭亭玉立,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身高成了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随着暑假来临,我省第一家增高门诊迎来咨询求诊高峰,求诊率是平时的3倍。专家告诫,孩子的身高在最佳时间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不要盲目增高,“揠苗助长”有时会带来负面效果.
暑假来临 火了增高门诊
“白教授,给我家燕子看看吧,这孩子14岁了,就是不长个儿,才1.51米。”燕子的妈妈满怀希冀的恳求增高门诊的白馨芝教授。
据燕子妈妈介绍,燕子11岁月经初潮,发育得还可以,就是个子不爱长,开始家里也没有当回事,现在孩子懂事了,开始关心自己的身高,家里才想起来领她看看。
被叫做燕子的女孩看着白教授,眼神中满含着热切的期待。从外观上看,燕子除了比同龄女孩矮小外,发育得都很正常,乳房也发育得很好。白教授摸摸燕子的骨骼,下意识地摇摇头。化验结果显示,燕子的骨骺已经完全愈合,增高的希望没有了。燕子的眼泪唰地流下来,哽咽着说,我这辈子只能这么高了吗?在场的人都很同情燕子,但是没有人能说出同情的语言。这是记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增高门诊看到的一幕。
比燕子幸运的是6岁的小女孩童童,童童身高只有70多厘米,与一岁的孩子差不多大,但是童童走路非常稳当,说话也很流利,看着非常可爱。经过专家检查发现,童童可能在出生时碰到了脑垂体,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异常。这种病通过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治疗,完全可以达到正常人的身高。看着给自己检查的医生,童童神秘地说,谢谢阿姨,我要长大个儿,还要上大学。而这些对于童童来说已经不是不可企及的梦想了。
据增高门诊白馨芝教授介绍,随着暑期来临,增高门诊迎来了求诊的高峰,求诊量是平时的3倍。平时,孩子们有繁重的课业负担,没有太多的时间检查治疗,暑假就成了家长们为孩子检测身高的最佳时间,有的孩子发育非常正常,但是不放心的家长也把孩子领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测,好做到心中有数。
记者采访了领着8岁的女儿前来检测身高的刘欣先生,刘欣表示,现代社会方方面面都要求身高,连某医院录取个护士都要求身高1.65米。自己和妻子个子都不是很高,为了不给女儿留遗憾,两口子才决定给孩子作检查。如果检查出女儿可能身材矮小,就给她及早治疗。经过检查,白教授告诉刘欣,她女儿的身高完全正常,刘欣高兴地领着女儿离去。
据白教授介绍,暑期的增高门诊比平时的业务量增加了将近两倍,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早日做出诊断,选择提前预约,对于那些可能出现身材矮小的孩子来说,有家长的关心是他们的福分,否则过了最佳治疗期,对孩子的身高只能爱莫能助了。
儿童增高 不能有空再说
就儿童增高的话题,记者和白教授攀谈起来。据白馨芝教授介绍,在她接诊的矮小患者中,有70%的孩子到医院求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有的家长带孩子求治时,孩子已经是16—18周岁,甚至还有过了20岁的青年,由于在上学、当兵、求职时遇到身高的麻烦无法过关,才到医院寻求长个的,但是医生已经没有任何办法。
13岁的小华长得非常漂亮,聪慧爱美,可是美中不足的就是个子比同龄孩子要矮小,看着比别人矮半头的小华,小华妈妈常不自觉的叹气。家里老人安慰小华妈妈,孩子有早长晚长的,小华不缺营养,一定会长高的。这样过了8岁,9岁,到了13岁小华的身高依然没有起色,无奈的小华妈妈才带着小华到医院求治。经过化验检查发现,小华个子矮小是因为体内先天缺少一个X染色体,进而造成先天卵巢发育落后造成的。这样的患儿如果早期发现,用生长激素和性激素进行治疗,完全可以正常生长。据白教授介绍,如果早期用药,孩子可以每年长高10—12厘米,而不用药的生长速度每年小于4厘米。如果小华的妈妈在孩子3岁或者4岁时带小华求诊,小华的身高完全可以像正常的孩子。可是现在小华骨骺完全愈合,已经不可能接受生长治疗了。
21岁的小强自小爱吃零食,因营养摄入不足,个子长得比较矮小,只有1.60米。小强非常聪明,中专毕业取得很优秀的成绩,然后带着良好的专业证明到各外企公司应聘。然而许多公司在聘用员工时考虑身高的时候比较多,比较宽松的也要求员工在1.68米以上,许多相中小强档案的公司,见了小强本人之后都婉言谢绝。痛苦的小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卑过,他把自己锁在屋里,不肯与任何人交往。小强的妈妈领着他到医院求诊,然而骨骺X光片显示,他的骨骺已经完全愈合,没有治疗的必要了。
白馨芝教授介绍,我国是个矮小症患者群体相当庞大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由于生长发育迟缓造成的身材矮小者就超过430万,而且以每年16.1万人的速度递增。而低于身高10厘米以上的患者多达1.1亿人。然而从医生的角度讲非常让人遗憾的是,每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求诊的家长却微乎其微。当孩子因为身高遭遇麻烦时才想到到医院求高,但是大多数已经错过了治疗时机。而因为身高失去孩子理想的发展机会,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白馨芝教授介绍,临床孩子的矮小症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疾病造成的先天矮小,比如前面提到的小华,需要进行药物的系统治疗。还有一种矮小症属于单纯性矮小,及时就医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白教授说,治疗孩子矮小的最佳时机是青春期到来的一二年内,此时面临孩子的最佳生长期,有的孩子一年可以长12厘米。如果错过了这个生长期,孩子一年的生长速度明显变缓,可见治疗矮小的毛病也不能等大人孩子有空闲、有时间的事,而要像治疗其他疾病一样抓紧时间,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
盲目增高 可能适得其反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在增加孩子身高的问题上存在盲目性,对市场上各种所谓的增高药品、增高器械存在心理依赖,而事实证明,盲目的未经科学诊疗的增高,可能对孩子的身高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15岁的小雨,小雨个头明显低于同年龄的孩子,但是小胡子却很浓密,有种小大人的感觉。小雨的妈妈介绍,两年前就发现小雨比同龄的孩子矮很多,为了让孩子增高,小雨的妈妈未经任何检查,就给小雨吃上了广告中宣传效果绝佳的增高药。头一年,孩子的个头还真的有点增加,第二年就不在明显了,全年增加1厘米。到增高门诊检查发现,小雨的骨骺已经提前闭合。专家分析,可能小雨服用的药物中含有激素,在促进生长的同时也促进孩子发育提前,导致骨骺过早闭合。这种盲目服药的做法,还有一个后遗症是容易导致孩子“性早熟”。
16岁的小丽就是盲目服用增高药物的受害者,14岁的时候,小丽身高1.56米,这个身高按理说已经不算太矮,但是为了追求亭亭玉立,小丽的妈妈选了一种据说神效的增高药给小丽服用。2万元的药物服了下去,小丽非但没有亭亭玉立起来,女性的第二性征到是提前到来,乳房丰满、臀部丰硕,怎么看都像一个小少妇,弄得小丽不敢挺胸走路。到医院检查发现,小丽的骨骺完全闭合,已经失去了治疗机会。而药物中的性激素成分让小丽“性早熟”。
专家介绍,孩子的成长时段与孩子的青春期来临有直接关系,比如女孩月经初潮之后2年内,是增高的最佳时机,家长一定要掌握住这个最佳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增高前,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全面的检查,确定孩子的发育状况。人的生长有年龄限制,在青春期出现一次生长高峰,每年可增长10厘米以上,随后生长趋缓。青少年骨骺闭合的年龄正常在16—18周岁,在此之前发现孩子矮小,一定要赶紧治疗,不要期望奇迹会突然出现。
也有的儿童生理发育比较晚,可能生长高峰比正常儿童晚一些,到医院进行骨骺X光检查,很快就能测定出来。有的家长盲目给孩子吃药,造成孩子骨骺提前闭合,反倒耽误了孩子的成长。比如一个男孩青春期滞后,个子稍矮但是有很大的生长空间,预期身高可以达到1.70米以上。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盲目吃药,导致孩子骨骺闭合,可能孩子只能长到1.65米。
专家介绍,目前发现有300多种疾病伴有身材矮小,这些疾病包括营养不良、女孩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垂体性侏儒、骨骼发育异常等。因疾病引发的儿童生长激素分泌低下,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促使生长激素升高,早期到医院检查,查出病因,才能对症治疗。而目前市场上宣传的各种增高药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儿童,比如不少孩子个子低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一旦检查发现儿童甲状腺素水平低,只需服用甲状腺素片即可刺激分泌生长激素;而不少身材矮小的女童更不可轻易服用各种增高药,应首先考虑到是否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通过到正规医院进行B超检查和染色体检查,确诊后方可采用生长激素治疗。
市场上有需求就有人制造适应需求的产品,目前市场上宣称神效的增高药物非常多,都号称得到确效验证,这种宣传正是利用了家长急于给孩子增进行加身高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商业宣传。专家告诫家长朋友,儿童增高尚需从科学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入手,家长切不可盲目信赖增高药、增高仪,以免误了孩子生长发育的最好时机。如果孩子确实需要增高,也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孩子是可以“揠苗助长”的,在这里“揠苗助长”不是个贬义词,通过“揠苗助长”,孩子们完全可以高大强壮,也可以亭亭玉立。
社会需求 导致增高热潮
身高作为先天的生理条件,在一个人的生活、事业上真的那么重要吗?有多少伟大的人物身材并不高大呀?记者与一些家长谈了起来,大家普遍认为,增高热的背后是社会需求的误导。
教师张强认为,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家长们在孩子在娘胎时就开始进行家教,为孩子进入社会作准备,在这种后天努力的方面,孩子们在一个起跑线上。可是孩子的身高优劣则是先天带来的,缺憾很难弥补。而社会上无论招工还是求学,一律都有身高要求,时间长了形成一种社会普遍心理,身材矮的孩子就是先天不足。这种普遍的心理暗示,形成了一种普遍的需求,孩子一定要长高。现在有增高门诊的出现,孩子可以后天弥补先天的不足,让家长们的忧心可解,是形成儿童增高高潮的原因。
从事妇女儿童工作的郭女士认为,现代社会对身高的苛求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郭女士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对一些过去并没有人过分看中的职业开始趋之若鹜,比如空姐、模特、演员等,成了人人羡慕的职业,而这些职业无一例外对身高有严格的要求,就连一些公司招聘职员、医院招收护士都以严格的身高作标准。有人抬杠说1.60米的护士未必护理工作不如1.65米的护士,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的心理习惯。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需求,才会出现家长们忙着为子女增高的现象。
增高门诊的白馨芝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威武雄壮,或者亭亭玉立,这对家长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对于那些社会需求来说也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家长能够有一种平衡的心态,掌握孩子的最佳增高时机,既不盲目的增高,也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此,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