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先生去广东出差,一周后开始发烧,并有轻度头痛、鼻塞,到当地医院治疗,先后给予静脉点滴青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等,但体温始终不降。为此,他返回武汉,虽然发烧已近2周,可是看上去精神还挺好,食欲无明显减退。经医院全面查体未见异常,因此,医生考虑患者的发烧可能与使用多种药物有关,故暂时停用全部抗生素,进行观察。停药次日,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第三天出院。 一位老年妇女也因发烧入院。医生先后考虑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并采用了多种抗生素治疗,由于体温不下降,故用药“档次”越来越高,但体温却仍然居高不下。2周后,主治医生考虑存在“药物热”的可能,遂停药观察,结果不出所料,次日患者体温便恢复正常,此后未再发烧。 上述两个例子,患者均因发烧就医,按惯例,医生先从简单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常见病、多发病考虑,并经常给予抗生素试验性治疗。但是,有部分患者,虽然多次改换抗生素,体温却仍持续不退,这时需要仔细分析病情,在考虑各种可能性的时候,要把“药物热”包括进去。 在临床工作中,“药物热”并非罕见,这在家庭用药中也需十分注意。顾名思义,“药物热”是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由药物导致的发烧。为什么药物还会引起发烧呢?说法有多种,最被人们认可的是“过敏学说”。经观察证实,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热,但最常见的仍以抗生素为主。那么,怎样判断是疾病还是药物引起的发烧呢? 以下几点有助于诊断。 一、对待发烧,一定要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检,并要通过各种化验辅助诊断,尽最大努力查找病变所在,如为药物热,则缺乏明显的感染灶。 二、虽然体温超出正常(多表现为持续高热),但精神状态一般良好,无慢性病容。 三、如果发烧出现在使用抗生素之后,由于输液大多安排在白天,所以到了夜间发烧者体温会有下降趋势,这是药物引起发烧的一个特点,这与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烧正相反。 四、除表现发热之外,还可能同时伴有皮疹,这更有助于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 五、平时如有对食物或药物过敏的现象,尤应警惕药物热的可能。 凡是符合上述情况的,均应立即停药,并短时进行“病情”观察。 对于“药物热”,当然最好是防患于未然,首先要严格掌握用药的指征,不要一见发烧就立即采用消炎药(抗生素)。其次要对病情进行仔细观察,明确诊断,对症下药,在用药过程中做到少而精。再有,要防止多种药物掺合在一起使用,既往发生过过敏反应的人,在选择药物治疗时,更要遵照医嘱,谨慎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