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先生因上呼吸道感染到医院就医,医生给他注射了林可霉素600毫克。5分钟后,他出现了头晕、眼花、胸闷、心悸等症状,并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经检查,他的血压降至80/50毫米汞柱,心率增至120次/分钟。经对症治疗,孙先生病情好转。但他心中一直有个结:莫非医院给我用了假药、劣药?药品监管机构接到孙先生的举报后立即介入调查,结果证实,医院给他用的药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药品,医生用药也非属不当,患者出现的症状属于药物不良反应。 得到这个结论,孙先生很不服气:“不是假药,我为啥会有不良反应?”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专家解释说,药品能治病,也能产生不良反应。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药品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其中不包括用药不当或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也就是说,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在一部分患者身上出现不良反应。专家指出,药品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有非药品因素和药物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后者包括药品本身的毒副作用、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这些因素正是药品不良反应不可预测的原因。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可以有很大差别: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有的人反应较轻,有的人则反应很重。据报道,药品不良反应在住院病人中的发生率为10%~20%;住院病人因药品不良反应而死亡的占0.24%~2.9%。有人问,为什么现在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有的人原来对某种药品并无不良反应,后来却出现了不良反应? 专家认为,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上升可能与人们接触化学物质的种类增加有关。另外,人体原来可能没有接触过某种药品,体内没有对这种药品的抗体,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在接触过这种药品后,身体里产生了抗体,再遇到这种药品,就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另外,有些人发生 过敏反应,主要是对药品里的杂质、辅料、添加剂过敏,而不同厂家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设备,使用不同的辅料、添加剂或产品所含的杂质不同,也可能导致药品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