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理学家近日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应该改变长期以来的一种错误看法,即人到了老年,智力就会明显衰退。
此前虽有一些相关研究证实,一个人进入老年,随着年龄的增大,其智力和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有所退化。但这次的新研究却发现,老年人智力和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退化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慢得多。
这项研究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开展的。主持研究的申继亮教授告诉记者,研究人员对北京、天津两地数所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的185名老人进行了追踪性研究。这些老年人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51岁,平均年龄在64岁。他们将这些老年人按年龄段分为四个组:51至59岁组、60至64岁组、65至69岁组、70至76岁组,分别测试了涉及老年人独立生活所需的七项基本日常活动认知能力:做饭、吃药、家务、购物、理财、邮寄、辨认方向。
研究发现,这四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说明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总体的智力情况和日常问题解决能力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在具体的活动上,日常能力的维持、改善和减损并存,新的适应能力的获得和已有能力的丧失并存,从而使得老年个体对日常生活的适应能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人的智力衰退是从简单的能力开始的,如短时记忆能力、知觉速度等,最后才会牵涉到高级的认知能力,如思考能力的衰退。
以往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推测被这次研究证实了,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智力和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老化得越慢。研究中发现,年龄越大,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心理素质以及日常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分化越明显,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其智力水平下降得更慢。
申继亮教授据此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坚持身体锻炼,还应多从事有益的智力活动,多动脑,对延缓衰老大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