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保健 > 养生 > 游乐养生
如何养神—以恬愉为务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这亦是《黄帝内经》里提出的精神养生的一条重要原则。恬,安静也;愉,即愉快、乐观、开朗;务,任务。“以恬愉“为务”,是说人们一定要以精神乐观为任务。

    事实证明,精神乐观是健身的要素、长寿的法宝。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岁。”这里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以恬愉为务”的结果是“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岁”。《证治百问》里也说:“人之性情最喜畅快,形神最宜焕发,如此刻刻有长春之性,时时有长生之情,不惟却病,可以永年。”我国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是著名的长寿之县,那里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乐观开朗。古往今来的老寿星,无不是笑口常开的乐观者。

    那么,为何乐观者长寿呢?大思想家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黄帝内经》里解释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说明精 神乐观可使人体营卫之气运行正常,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黄帝内经》又认为 乐观与心神的关系较为密切:“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其意为:乐为心主,出自膻中,心神舒畅,乐意外达。除此以外,中医养生学还认为,喜乐与宗气的功能攸攸相联,如《延命金丹》里云:“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妄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不着迷惑,则心君泰然。”说明只有心神正,宗气行,喜乐才能表现于外,心君则能不着迷惑。清代有首《祛病歌》非常耐人寻味,歌云:“人或生来血气弱,不会快乐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心一乐,病都祛。心病还须心药医,心不快乐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此称“快乐祛病法”。这种快乐祛病法,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神乐观还能治病养病。那么,怎样才是正常的乐呢?

    先看乐观的具体表现。

    《实用中医保健学》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描述,现摘录于下:

    乐观的表现分作情绪上的乐观和意志上的乐观,情绪上的乐观主要表现在气色、言语、行动、眼神和意识等方面。

    形于色。人体心情舒乐,气和志达,则气机畅流,血脉和利。外观面红肤润,气色含蓄协调,精神焕发,舌体红润光泽附有薄白苔。

    乐于言。言为心声,心神喜乐,则言必出于外。心神舒畅,气机和调,宗气充足,呼吸均匀,必然会语言准确,流利清楚,语调柔和,悦耳动听。此谓:喜感于心,声必欣悦;乐感于心,言必舒畅。

    行于动。神乐则五官四肢欲动。心神司位,气血各主,肌肉丰健,筋脉舒利,技巧自出,敏捷灵活。故表现出喜乐自然,谈笑风生,口有言,手有势,足有舞。此乃一乐生百趣。

    彰于目。目为心灵的窗户,传神的灵机。心神昌乐,五脏有藏,精气上荣,则目光炯炯,黑白分明,启闭自如,默默传神,皆为悦愉的表现。

    著于识。心神乐则心思有序,精神不乱,意识清楚,思维敏捷,善于分析,遇事不慌,主意多,办法好,工作效率高。

    意志上的乐观表现深邃,如意志坚决,以苦为乐,常知足,善处事等。

    意志坚,是精神意识乐观的突出表现。大脑清醒,信念坚定,方向明确,百折不挠,有奋斗到底为事业献身的决心。行动上,表现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苦为乐。此为意志乐观的又一表现。有远大理想,并孜孜以求,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怕一时生活的艰辛,或尝皮肉之苦。且能以苦为乐,奋发进取。

    常知足。古人说知足常乐。知足,指对现实生活的适应和满足。“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曰故日朴。”(《素问·上古天真论》)朴者能随风俗,即:“栋垣何必要嵯峨”,“衣裳何必用绫罗”,“盘餐何必羡鱼鹅”,“聚妻何必定娇娥”,“养儿何必尽登科”(《延命金丹》)。

    善处事。意志上乐观者,能对人宽厚,对己克俭;能竭尽全力,团结同事,搞好工作;能绝无损人之心,和善处事,使他人视之若亲。牢记:“我亏人是祸,人亏我是福。”

    其次保持乐观的常用方法。

    -第一 应“笑口常开”

    -第二 避免孤独,注意交往

    -第三 要学会幽默

    -第四 要有好的环境

    -第五 要培养好的性格

    第一,应“笑口常开”。

    这是因为对健康长寿者来讲,笑是最优美、最自然、最良好的自我保健运动。古往今来的老寿星,无不是笑口常开的乐观者。据现代科学分析,笑是一种有益于人体的活动,笑一笑可以使人体内的膈、胸、腹、心、肺甚至肝脏得到短暂的体育锻炼,而且笑能使人全身机体肌肉放松,有利肺部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的疲劳。难怪美国斯但福大学的威廉·弗赖依博士说:“笑是一种原地踏步的运动,能使人延年益寿。”

    在我国古书中记载以笑驱病。以乐健身的事例很多。相传北宋时期,有一京官,未及花甲即体虚力衰,告老还乡。一日,他偶听一艺人讲说趣话,被逗得笑口常开。回家路上,顿觉气血平和,精神焕发,走起路来脚步轻快许多。从此,他经常携老伴听艺人说书,俩人都感到受益不少。于是,翁妪二人立下一条规矩,谁说了烦心话或做了烦心事,即罚说笑话一个,若说不笑者,加罚绕庭院疾步走三圈。从此,老夫妇身体日渐强壮,均寿高90余岁而卒。

    当今世界,对笑也是刮目相看,各种研究笑的机构应运而生。如“笑的天地”,“笑的联盟”、“笑城”、“幽默协会”、“笑的中心”、“笑的广场”等等。在我国,50年代就有人建议在医院里设“相声科”,用相声这门笑的艺术,对一些疾病进行“笑疗”,让病人愉快地笑,在笑声中忘却疾病。

    不过,话又说回来,笑,虽然可祛病健身,但必须适度,必须懂得笑的宜忌。如怀孕期间的妇女,大笑时令腹部猛烈抽搐,容易造成早产或者流产,故不宜大笑。小孩在进食时,亦勿逗他大笑,否则食物容易误落气管内,严重的还要去医院。有些曾接受过胸腔、腹腔、血管、心脏等外科大手术者,应让其安静休养,一,般来说,5~7天内,不宜大笑。心肌粳塞的病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而在恢复期内也不宜大笑。对于患脑血栓、脑溢血症以及蛛网膜下出血的病人,更不可纵情大笑。血压高的病人,如果不加节制大笑,会使血压陡升,从而诱发晕倒。患早期疝气者,如果经常大笑,会导致疝气病加重,难以迅速复元。综上所述,笑必须有节制,必须因人而异,尤其是老年人,或有慢性疾患者。

    第二,避免孤独,注意交往。

    因为孤独和孤僻,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必然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神经一体液的调节失去平衡,免疫系统的防御机能下降。随着机体内在“防线”的崩溃,病邪的入侵也就有了可乘之机。

    再则,孤独和孤僻造成精神上的寂寞和颓废,往往带来举动上的自我摧残。或借酒消愁,或以烟解闷……不一而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位妇女,两年前丈夫不幸病故。自此,她深感自己陷入了寂寥、凄寒的深渊,孤独使她日渐消瘦,体重减少了22.6公斤,而且感到精疲力尽。据统计,美国70岁以下孤居的离婚男子,心脏病肺癌和胃癌的死亡率是非独居者的两倍,肝硬化的死亡率则为非孤居者的3倍。高血压的死亡率大约为3倍。可想而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是滋生疾病的根源之一。

    又怎样避免孤独呢?方法是注意交往。因为交往是人类现代社会的维生素。医学研究发现,交往不仅对个人的社会化和个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生命的延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交往,使得人们得以彼此交流感情。排遣孤寂;也正是交往,使人增添积极乐观的情绪,产生幸福感与满足感。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人与人的社会接触交往,可抑制大脑后下丘脑区的活动,降低乙酰胆碱、氢氧基皮质酮(一种肾上腺皮质内分泌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率。这些化学物质能使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以及出现其他应急的生理症状。

    事实上,社会关系差对人健康的影响比吸烟、高血压和肥胖更严重。这是因为,社交能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某种需要。人体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既需要营养、体育、休息和生理等方面的满足,也需要安全、友谊、成就、信任和尊重等精神方面的满足,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生理平衡。

    第三,要学会幽默。

    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感的表现。幽默轻松,表达了人类征服忧患和困难的能力,它是一种解脱,是对生活居高临下的“轻松”审视。一个浑身洋溢着幽默的人,必定是一个乐天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若以幽默待之必会增添无穷妙意异趣。有这样一个以幽默巧避“家庭战争”的故事。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脾气暴躁的人。有一天,哲学家正和他的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他妻子突然跑来,不由分说大骂一通,接着又提起装满水的水桶猛地一浇,把苏格拉底全身都浇湿了。学生们以为老师一定会大怒,然而出乎意料,他只笑了笑,风趣他说道:“我知道,响雷过去,一定会下雨的。”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他妻子也害羞地退了出去。

    这种以幽默来处理家庭矛盾的方式,即使对方把弦绷得很紧,也会缓和下来,作出热情的反应。医学研究表明,幽默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预防形式,善用幽默的人最健康,因为幽默能使人心情舒畅,能够调节人们神经中枢,有利于排泄积郁,解除疲劳和烦恼。所以,经常生活在幽默风趣的气氛中,脸上经常会显现出健康轻松的微笑。

    第四,要有好的环境。

    很难想象,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能使人心情愉快。因此,要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必须创造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符合心理卫生的自然环境。大城市奇特的高大建筑,抬头望去,使人精神振奋;乡间树林花丛中的瓦房小院,给你幽静、安逸之感。这些,都给人们的心理健康以积极有益的影响。对人情绪的影响莫过于气候的变化了。现代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在乌云密布、浓雾笼罩、下雨或雪的时候,人们的精神常较散懒,甚至变得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意志消沉;而在万里晴空、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人们却精神抖擞,异常爽快。

    此外,居住环境亦能影响于人的情绪。若居住在一个阴暗、肮脏、凌乱、充满刺激的色、音、味环境里,人们会显得心烦意乱,劳神费力;而在一个光明、整洁、井然有序的环境里,人们会心情舒畅,精神倍增。

    符合心理卫生的社会环境。事实证明,良好的社会道德,朴实的民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精神愉快的基础。研究心理卫生,绝不能离开社会环境。时代不同,世道各异,社会的道德风尚、生活方式也不一样,因而人们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也不一样。

    在我国,随着城乡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工作与生活的节奏将越来越快,越来越紧张。而紧张的工作将会使人们的精神负担越来越重。青少年的过重的学习负担,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因此,如果处理不当,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将会提高。那么,又应如何保持相对稳定而乐观的情绪呢?

    办法是学会运用变换生活环境的科学方法,来影响调节自己的心理环境,引导波动的情绪向稳定的方向发展。如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下班回到家里心情仍然烦躁时,不要一头栽倒在沙发、椅凳或床铺上静坐躺卧,应该帮助家人进厨房干干活;或者教教小孩识字跳舞;或者打开收音机、电视机,让感兴趣的节目灌人耳目;或者串串门,聊聊天。这样有意识地变换一下工作岗位和家庭的生活环境,就可能使你分散和消除不愉快的心理,受到一些自我开导性的启发,情绪就会稳定下来。

    和睦的家庭总是洋溢着爱的暖流。亲子之爱、夫妻之爱足可溶解郁积心头的苦闷与烦恼;快乐、和谐的生活气氛能够一扫愁云,使人乐观向上,心胸开阔。相反,恶劣的家庭环境却是发生心理疾病的温床。有人调查,精神病院的住院病人中,有50%左右的患者是夫妻不和、亲子反目造成的。

    第五,要培养好的性格。

    医学研究证明,人的性格与疾病的关系极为密切。不少人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的影响,形成了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某些性格特征。如性情急躁。喜胜好强,简称A型性格的人,易患心脏病。美国史坦福大学心理学专家索伦森博士说:“改变性格,这在成年人决不是轻而易举,可一蹴而就的。不过,一旦他们认真开始改正,很快就会尝到甜头。他们不再终日紧张、忙乱,疲于奔命;他们学着有张有弛,有劳有逸,开始关心周围事物,培养新的兴趣,增多了和妻子儿女接触交往的时间。他们对这种从来没有尝过的天伦之乐和生活乐趣备感新鲜。同时,眼界开阔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工作安排也有了明显的改进。许多经过这种适应性改变的老心脏病病人,不仅症状越来越轻,工作和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好,这都有助于他们自觉地在改变性格上继续努力,争取巩固。”

    不仅心脏病的产生和变化与性格有关,其他疾病的发展变化亦同样和性格有关,如癌症不经治疗而自行消失者大多是性格乐观、无忧无虑的人。高血压会因患者性格急躁、容易激动而加剧,也能因患者性格平和、情绪稳定而好转。性格脆弱者会因一次精神上的打击而发生精神病,而性格坚强、凡事处之泰然者则不易得病。

    总上所述,要使人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首先要养成乐天的性格,培养自己成为一个乐观、风趣、幽默、诙谐、性格开朗的人。要求遇事从大处着想,不因小事而烦恼,不计较个人得失,胸怀坦荡,思想开阔,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如何养神—四神调神
下一篇:名家养生经验—曹操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