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调精神摄养
(2)重视起居调摄
(3)要注意医药扶持
(4)主张饮食调治
(5)提倡四时养老
(6)老人宜颐养元气
此书为元代邹铉在宋代陈直撰写的《养老奉亲书》的基础上续增篇幅后而写成的。《养老新书》是在祖国医学遗产中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老年医学专书。内容颇为详尽,大凡老人应当如何保养、饮食调治、服用哪些药物,直到如何照顾老人,几乎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后来明代出现另一本老年医学专书——《遵生八笺》,其中四时调摄所用的药物,多由《寿亲养老新书》转录,可见此书在中医养生文献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陈直,宋代医学家,元丰年间(1078一1085)任泰州兴化县(今江苏省兴化县)令,生平无考。所著《养老奉亲书》,成书不晚于1085年。书中对老年人食治、医药、摄养诸方面,均有详细阐发,黄应紫在《寿亲养老新书》作序称谓:“手之不释,如获隋珠和壁之宝,口之不置,如聆虞韶商之音。”元代泰宁(今福建省泰宁具)总管邹铉之高祖叔祖、二母夫人等,用此书之法,皆年过九十,而备极荣养;邹铉本人依之调理,亦寿至稀年。
陈邹二氏在《内经》理论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许多宝贵养生之法。如重视精神摄养,强调饮食调治,顺应四时,安不忘危,导引运动,起居诸方面,皆有不少独到之处。现分述如下:
(1)强调精神摄养。
书中《性气好嗜第四》里说:“眉寿之人,形气虽衰,心亦自壮,但不能随时人事,遂其所欲,虽居温给亦常不足,故多咨煎背执等闲。喜怒性气不定止如小儿”。这段文字将老人的心理变化写得较为细腻。由于老人之心常自壮,性情多孤僻,而精神之好坏,又对形体很有影响,因此,针对老年人情志的特点,调养精神,十分重要。
陈氏还认为,对于老人思食之物,若有违阻,意便不乐,可先随意与之,再于将食之际,以方便之言解之,如此则“往往知味便休,不逆其意,自无所损”。
对于老年人的性情,陈氏认为“老人孤僻,易于伤感,才觉孤寂,便生郁闷。”因此,应当经常有人侍其左右,不令寂寞。或择其所好,如书画、琴棋、花鸟、珍奇等,使其赏阅,有所兴趣。至于强烈的精神刺激,则应尽力避免,丧葬凶祸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惊,悲哀忧愁不可令人预报,等等,以免一场大惊,使之气血逆乱,变生他病。
(2)重视起居调摄。
由于年老之人,体力衰弱,动作艰难,百事懒于施为。故陈氏指出:必须“竭力将护,以免非横之虞”。在起居的具体方法上,书中阐述得非常细致。例如,老人行动不便,因而提出床榻要比一般的低三分之一,以便于下床。老人抵抗力弱,易于感冒,故提出床的三面要设屏风,以防风冷。老人的坐椅也要低些,双足能够接触地面。左右设置栏杆,前面放个茶几,以免老人从椅子上摔下来。至于衣服,不宜宽长。长则在走路时容易绊跤,宽则衣服不着身,不能保暖,所以要窄衣贴身,体温不致散失,自然气血流利,四肢和畅。这些都是照顾老人时需要采取的合理措施。
(3)要注意医药扶持。
陈氏在书中强调根据老人的生理特点来用药。由于老人气血衰,精神减耗,所以不能像对待年轻人那样,既用汤药,又行针灸,欲速则不达,反会危及生命。在进行汗吐下时,应当特别小心,因为老弱之人,出汗多则阳气泄,呕吐会伤人胃气上逆,泻下会使元气下脱,立刻产生危险。所以老人用药,应当采取扶持的方法,只可用温平、顺气、促进食欲、补虚等中和的药来治疗。不要服用别人赠送或在不可靠的地方买来的不知方剂组成性质峻烈的药物。老人在旧病复发时,要根据症状,使用中和的汤药调理,接着采用饮食疗法善后。这些服药原则,即使在现在,也是很适用的。
(4)主张饮食调治。
陈直十分重视饮食调治,于《养老奉亲书》中专撰“饮食调治”之文,加以发挥。邹铉对此十分赞赏。如陈直认为老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虚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又说:“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一旦老人出现疾病,应当首先采用饮食治疗,因为这样不致伤害老人脏腑,只有在饮食治疗无效的时候,才开始使用药物。此外,老人的饮食要讲究温热熟软,切忌粘硬生冷。少吃多餐,并于饭后走上一二百步,可以帮助食物消化。
陈氏还在该书中辑录了食疗方剂160余首,把适当的药物与食物混合时,加入佐料调味之品,采取适宜的烹调方法,做成鲜美可口的食品,供年老之人服用,用以防病治病。
(5)提倡四时养老。
陈氏说:“春温以生之,夏热以长之,秋凉以收之,冬寒以藏之。若气反于时,则皆为疾疠,此天之常道也。”“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以上说明,陈氏是提倡老年人应四时摄生的。他不仅发挥了《内经》四时养生的理论,并提出了许多四时摄养的具体方法。
(6)老人宜颐养元气。
邹氏认为:“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摄养之道,莫若守中实内以陶和。”故此,未病先防,安不忘危,人在消闲平静之时就要谨慎调护,不能仅以药饵作为养生长寿之依靠。又说:“至于药饵,往往招徕真气之药少,故伐和气之药多,故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至于具体保养元气的方法,书中提到:“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养生方法。老年人形气虽衰,但心志不衰,往往由于力不从心而使元气损伤,故尔,对于老年之人,强调少言语、节色欲、薄滋味、莫嗔怒、少思虑等,均是恐劳伤太过,损伤元气,影响天年。正如邹氏所说:“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五脏受气,盖有常分,不适其性而强用,为用之过耗,是以病生。”
(原文)
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盛,气血盛则筋骨强。故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四脏之气皆禀于脾,故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也。若少年之人,真元气壮,或失于饥饱,食于生冷,以根本强盛未易为患;其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每日晨朝宜以醇酒先进平补下元(1)药一眠女人则平补血海(2)药一眠无燥热者良。寻以猪羊肾粟米粥一杯压之,五味葱韭鹑膂(3)等粥皆可。至辰时(4)服人参平胃散一服,然后次第以顺四时软熟饮食进之。食时引行一二百步,令运动消散。临卧时进化痰利膈人参半夏丸一服。遵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若顿令饱食则多伤满,缘衰老人肠胃虚薄不能消纳,故成疾患。
——《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治》
(注释)
(1)下元,指肾之元气。(2)血海:此指肝与冲脉。(3)鹑膂(chunlu纯旅):鹑鸟的脊骨(肉)。(4)辰时:十二辰之一,为现在的7时至9时。
(按语)
本段原文指出了饮食乃精、气、神三者的物质基础,因此,要非常重视饮食调治,以求保健延年。而饮食调治之要,在于调理脾胃,培补后天,对于老年人来说,饮食调治法尤其重要,因为“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不节,饥饱失宜,调理无度,动成疾患。”饮食调理的具体方法,原文提出了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这些都是可取的。在饮食次数上,又提出宜“频频与食”,无疑是正确的。
(原文)
眉寿之人,形气虽衰,心亦自壮,但不能随时人事,遂其所欲,虽居温给亦常不足,故多咨煎背执等闲。喜怒性气不定止如小儿,全在承奉颜色,随其所欲,严戒婢使子孙,不令违背。若性怒一作、血气虚弱,中气不顺,因而饮食,便成疾患,深宜休息,常令人随待左右,不可令孤坐独寝。缘老人孤僻易于伤感,才觉孤寂(1),便生郁闷。养老之法,凡人平生为性各有好嗜之事,见即喜之,……但以其平生偏嗜之物,时为寻求,择其精绝者布于左右,使其喜爱玩悦不己(2)。老人衰倦无所用心,若只令守家孤坐,自成滞闷(3),今见所好之物自然用心于物上,虽有劳倦咨煎,性气自然减可。
——《寿亲养老新书·性气好嗜》
(注释)
(1)孤寂:孤单、寂寞;此为老人精神养生之大敌,应给其所好之物,使其喜爱,应经常有人陪伴老人。(2)玩悦不已:让老人玩自己爱玩的东西,做喜欢做的事,尽量让老人精神上愉快,而不易于伤感。(3)自成滞闷:滞为气滞,闷为憋闷,久之气郁生火,易发脾气,故一定不要让老人“守家孤坐”。
(按语)
本段原文根据年老之心态,性多孤僻的特点,强调对年老之人,要注意其精神摄养。并指出了对年老之人的某些有害于自身健康的不合理的要求,既不可违背其意,使其不悦,又不可随其所欲,贻害健康;而要在适当时候,以理导之,使其知害,弃其欲望。这样,才能使之自慎,以保长年。
此外,由于年老之人性气不定,易于伤感,一有伤感,便生疾病。故陈氏认为,老人应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并给其所好之物,如书画、琴棋、花鸟、珍奇等,择其精者,布于左右,使其喜爱,玩悦不已,不致孤寂,不生郁闷,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原文)
春温以生之,夏热以长之,秋凉以收之,冬寒以藏之,若气反于时则皆为疾疠,此天之常道也。顺之则生,逆之则病(1)。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2),尽矣。
人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其黄发。之人,五脏气虚,精神耗竭,若稍失节宣,即动成为危瘵。盖老人勤惰不能自调,在人资养以延遐算。为人子者深宜寒温,审其饘药,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烙奉亲,慎无懈怠。
——《寿亲养老新书·四时养老总序》
(注释)
(1)顺之则生,逆之则病:此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义,若违背了这个规律,就要产生疾病。(2)执天之行:指掌握自然规律。(3)黄发之人:是指年老之人。(4)饘(zhan詹):稠粥。
(按语)
本段原文论述了老年人由于“五脏气虚,精神耗竭”,更要“执天之行”,“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只有这样,才能“疾病不生,长年可保”。特别是原文中要求子女对老人要发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恭格奉亲,慎无懈怠”,这在今天尤其有重要意义。
陈直依据《内经》四时摄养的原则,还提出了不少具体方法,如他认为:
春季属木,主升发,故在精神调养方面,春宜养生,戒戕杀,宜广施恩惠以顺生气;在调理脏腑上,因春季肝木当令,其味酸,而木能克土,故尔在春季,饮食宜减酸益甘,以养脾土之气。在疾病防治方面,因春季的正月与二月之间,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气候乍寒乍暖,高年之人,其时若受春气攻伐,便宿疾发动,再加之冬季时拥炉重衾、啖炙饮热,多成内热,至春季发泄,而成体热头昏,膈壅痞满,痰涎喘咳,四肢劳倦等病症。治疗时宜选用和气、凉膈、化痰之剂,以清解宣化。或在饮食治疗中选用性和凉利之剂,调停清化,自然可解。在生活起居上,春季宜让老人心情舒畅,踏春外游,至亭园楼阁或花木繁盛之处,尽情远眺,“摅智怀以畅生气,时寻花木游赏以快其意”,切不可令老人孤坐独眠,自生郁闷。在春季暖燠之时,其衣着要逐渐减少,不可骤然脱却,以免遭受风冷伤寒。
夏天,因夏属火,在精神养生方面,应使情志舒但,切勿郁怒而伤气,以顺夏季养长之道;在饮食方面,由于火克金,故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此外,陈直认为,“盛夏之月,最难治摄,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暑泄之患。”因此,老年人在夏季尤应注意,凡檐下过道,穿隙破窗之处,皆不宜休息纳凉,否则往往使邪毒侵犯肌体。由于老年气弱,如盛夏之时,纳阴在内,过食生冷肥腻,损伤脾胃,致成滑泄下利之症,故应忌食生冷肥腻之物。对于瓜果之类,亦应量体虚实,少进为佳,不仅如此,还可在酷暑之际,意气相投之老年人相聚一处,品茗观花,谈论古今,以忘其酷热,亦是养老之法。
秋属金,其味属辛。而金能克木,因此,在秋天之季,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且“秋时凄风惨雨,草木黄落,高年之人,身虽老弱,心亦如壮,秋时思念往昔亲朋,动多伤感”。为此,其子女、好友在秋时伤感之季,更应多方面体贴关照,善于劝慰开导,使其心胸开阔,忘却秋思。秋季之后,寒温变异,水冷草枯,是宿疾老病易于复发之季,多表现为痰涎喘嗽,或风眩痹癖,或秘泄劳倦,或寒热进退。应在其未发之前,选择中和应病之药,调理治疗,则可延年益寿。
冬属水,主收藏。此时阳气内伏,万物潜藏,冬季肾气旺,其味咸,水能克火,故在冬寒之季,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老年之人,真阳衰弱,血气虚怯,在三冬严寒之季,宜居处密室,温暖衾服,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以御寒气。冬寒三月,阳气在内,老年人多上热下冷,易于虚阳上攻,故不宜多食炙爆燥热之物,否则虚阳上攻,气逆不降,则易于产生壅噎膈满、痰嗽眼目之疾。故尔在冬季,可服山药酒以御风寒,微服凉膈化痰之剂以防风热痰生。
(原文)
安乐之道,惟善保养之得之。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太乙真人曰:“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精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人由气生(2),气由神住,养气全神(3),可得真道。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摄养之道,莫若守中实内以陶和(4)。捋护(5)之方,须在闲日安不忘危。”圣人予戒,老人尤不可不慎也。
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6)。五脏受气,盖有常分,不适其性而强之为,用之过耗,是以病生。善养生者,保守真元,外邪客气不得而于之(7)。至于药饵,往往招徕(8)真气之药少,攻伐和气之药多。故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9)。
康节(10)先生诗云: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郭康伯遇神人授一保身卫生之术,云:但有四句偈(11),须是在处受持(12)。偈云: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
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郭信用其言,知自护爱,康强倍常,年几(13)百岁。
——《寿亲养老新书·保养》
(注释)
(1)浩然之气:《实用中医保幢学》认为,此处之浩然之气是指神。(2)人由气生:是说人之生命活动由气而生。正如中医所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3)养气全神:全神,即神志健全。神志健全的前提是人体正气得到保养,使之充沛。(4)莫若守中实内以陶和:精神内守,充实肌体内部,培养周身的和顺畅适之气。(5)捋护:即保护也。(6)生病起于过用:张景岳注:“五脏受气,强弱备有常度,若勉强过用,必损其真,则病之所由起也。”所谓“过用:即是超过了常度,违反了事物固有的正常规律,……是反常现象的一个方面。张景岳注:“过用日淫”。如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当气候变化急骤,或者超过了人体的抵抗能力时,导致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就称为:“六淫”。淫有太过的意思。(7)保守真元,外邪客气不得而干之:这是一条重要的养生原则,意思是,若能保养好真元之气,使得真元之气充盛,外来的六淫之气就不能侵犯。(8)招徕:招之使来。(9)故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此亦是一条重要养生原则,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当然这里的保养不仅仅是指食养,还包括养神、运动保健等。(10)康节:指北宋中叶著名理学家邵雍(1010—1077),字尧夫,谥康节。(11)偈(ji计):“偈陀”的简称,意为“颂”,佛经中的偈词。(12)在处受持:指随时随地遵守和保持。(13)几:将近。
(按语)
本段原文的中心意思是养生“莫若守中实内以陶和”,原因是“保守真元,外邪客气不得而干之”,“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同时告诫人们“生病起于过用”,从而指导人们要预防疾病的发生,避免外在和内在的各种致病因素,做到适应四时六气的各种变化,固摄精神情志活动及饮食起居,增强体育锻炼,这样就可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于”。
(原文)
鸡鸣时起,就卧床中,导引讫栉漱即巾正坐,量时候寒温,吃点心饭若粥。若服药,先饭食服药,服酒消息讫,入静室烧香诵经,洗雪心源,息其烦虑(1)。良久事了即出,徐徐步庭院散气,地湿即勿行,但屋下东西步令散气。家事付与儿子,不宜关心。平居不得嗔斗用力,饮酒至醉,并为大害。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量为行但勿令气乏喘而已。亲故相访,间同行出游百步,或坐量力谈笑。才得欢通,不可过度耳。人性非合道者焉能无闷,须蓄数百卷书易老庄等。第一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令洁净则神安道胜也。左右供使之人,得清净子弟小心多过谦谨者,自然事闲无物相恼,令人气和心平(2),凡人不能绝嗔,若用无理之人易生嗔怒,妨人导性。
——《寿亲养老新书·养性》
(注释)
(1)洗雪心源,息其烦虑:指精神专一后,任何烦恼,焦虑自可消除。(2)气和心平:此即《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之意。
(按语)
本段原文提出了老年人一些重要的养生方法,如“入静室烧香诵经,洗雪心源,息其烦虑”,“徐徐步庭院散气……出门行三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量力谈笑”,“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这些都是流传至今、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具体他说即是:静神,散步,结交朋友,沐浴,对于老年人来说亦很重要。
(原文)
磁石(1)三十两,白石英(2)二十两,捶碎瓮盛,水二斗,浸于露地,每日取水作粥食,治风湿腰肢背痛。经年气力强盛,颜如童子。
——《寿亲养老新书》
(注释)
(1)磁石:又名玄石、摄石,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入药以吸铁能力强者为佳,称为“活磁石”或“灵磁石”。磁石味辛咸性平,入肾经,《本草衍义》谓之“养肾气,填精髓,肾虚耳聋目昏皆用之。”在此方中,主要取其养肾益精,聪耳明目,强骨通痹之功。(2)白石英:为氧化物类矿物石英的矿石,味甘性温,入心、肾、肺三经,《神农本草经》称其“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胸膈闷、久寒,益气,除风湿痹,久服轻身延年。”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暖肾温肺、安神利湿药使用。
(按语)
磁石粥功能主要是益肾强骨,聪耳明目,祛风胜湿,适宜中老年人肾虚、耳聋耳鸣、头晕目昏、腰膝酸痛者服用,阴虚火旺者应禁服。
(原文)
临卧时,坐于床,垂足,解衣,闭气,舌拄上腭,目视顶,仍提缩谷道,以手摩擦两肾俞穴(1),各一百二十次,以多为妙。毕,叩齿,卧,专治肾元虚冷,小便滑数(2)。
——《寿亲养老新书》
(注释)
(1)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补肾益精,壮腰利湿。(2)小便滑数;指小便次数多。
(按语)
老年人因肾阳虚,常致小便次数增多,是阳虚不能化气行水之故,而经常按摩肾俞穴,可温肾壮阳,对肾阳虚所致四肢厥冷,小便次数多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