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商场的出租柜台或小摊上,常有“便宜电池”出售,花十元钱可以随便挑16节,甚至更多,比正品电池便宜3至4倍,买的人还挺多。但西城区两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却对便宜电池做了一系列电池实验,发现这些“便宜电池”其实并不便宜,而且污染还大。
阜外一小杨如茵和实验二小的姜默林在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周又红老师辅导下,把新买的正品电池和“便宜电池”分别量好电压,然后接上小灯泡进行放电实验,每隔半个小时测量和记录一次电压,并记录下不同电池完全把电放完的时间。最后发现新买的“便宜电池”,开始时电压挺高,但放电却不持久,5号电池只有4个多小时,7号电池只有1个多小时。而正品电池电量明显要多,5号电池放电超过12小时,7号电池放电超过5个小时。正品电池电量差不多是“便宜电池”的3倍。
她们得出结论:废电池所产生的难以回收的垃圾废物也是好电池的3倍以上,全国现在每年电池消费140亿只,如果大量使用“便宜电池”,就会再增加两个140亿只。她们还建议多生产和消费高效能的充电电池。她们介绍说,国产充电电池每只12元,进口的每只15元,开始投入虽然高一些,但可以反复充电200次至500次,平均使用一次的价格每节充电电池只有几分钱,即使可以反复充电100次,每使用一次只要花0.15元,比“便宜电池”更便宜,比普通电池更耐久,更有利于保护人类环境不受污染。
她们建议抓住生产电池的源头,要求厂家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标准。有关部门应当规定电池出厂必须标明电池的容量,对商店出售的电池要进行抽样对比和公布结果。消费者要精打细算经济账和环境账,对目前的“便宜电池”要敢于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