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进入老龄化的世纪。2000年我国也将成为老年型国家,而我国的老年人数量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较少,所以如何让老年人健康生活,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有所学,便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从事老年心理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说起来,我国的老年心理学既古老又年轻。古代已有心理发展思 想的萌芽。要说年轻,现代老年心理学研究仅始于80年代初,当时我们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老年心理研究课题组率先步入该领域。首先从
老年人的记忆开始,对老年人心理进行系统研究。又由于临床上迫切需要记忆测查工具,促使我们牵头,于1984年和全国36个协作单位一起编制了临床记忆量表,这项成果1986年获得了中科院科技成果奖,也意味着老年心理研究工作拉开序幕。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老年人的记忆发展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退 的趋势;对老年人的智力变化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词汇、知识、经验减退较晚,且减退较慢;老年人的发散性思维、类比推理和分类概括能力均有减退;通过对成年人言语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人到中年以后说、读、写时保持词语流畅性的能力开始下降。在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记忆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的认知功能保持得比较好,减退比较缓慢,尤其是刚步入老年行列的人减退不明显,75岁以后的老人减退比较明显。
虽然我们的研究大多都表明老年人的部分认知功能呈现出减退的趋势,但个体差异大。我们在研究的同时,还对一些老年人进行了训练,进行“策略训练”时,用归类、联想和组词等方法进行训练,结
果表明对老年人的词语记忆有改善作用,训练后老年人的成绩可达到未经训练的青年人水平。采用“反复训练法”和“位置法”训练,结果与第一种方法类似,且“反复训练法”对心血管病的老年患者的记
忆也有改善。
可见,用科学方法对老年人进行训练,是能改善他们的认知功能,能延缓衰老。 我们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才进入老年行列的人,其自觉幸福度和对生活的满意度等均在中等或中上水平,尚能保持完好的自我,但年老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减退,心智功能下降。研究表明,要实现健康的老龄化,关键在于要学会自我调适心理,增强心理的自我保健意识,才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