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帆,1910年出生,北京卫戍区原副司令员,兵团级。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顾问等职务。其书法作品在全国多处皆有作品石刻,有的被国外和国内博物馆、纪念馆收藏。
今年93岁的原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张西帆,曾是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武将,也是书坛上享有盛誉的书法名家,军人的阳刚之气和文人的儒雅之风在他身上融为一体,人称“能文能武老将军”。
品高心宽墨自香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我如约来到张西帆老人家。桌上摆好的香芒和芦柑让我真切感受到老人的平易近人和热情。
“先坐下喝口热茶。”听着张老字正腔圆的河北话,我问老人家:
“您今年高寿啊?”“27啦!”我有些诧异,以为老人听力不好。没等我再开口,老人接着说:“九三二十七嘛!”老人的诙谐、幽默使我们的谈话气氛顿时增添了几分愉快。
翻开八仙桌上的新书———《剑胆琴心谱新篇:张西帆和他的诗词书法原作》,格调高雅、笔力凝重、洒脱隽秀的书法及400余首诗词作品映入眼帘。这些作品都是极富时代特征,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老兵在新时期的生机与活力。望着老人黑白相间的头发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我猜测老人的长寿或许就是泼墨挥毫,不守闲居的缘故。
“我自弱冠之年,即好毛笔字,遇到喜欢的样本、碑帖拓本,每每要购。战争年代,行军打仗,硝烟弥漫,无暇顾及纸墨笔砚。直到抗美援朝归来,才‘重修旧好’。军旅生涯几十年,虽一介武夫,深知‘剑胆琴心’乃我军文武之道。我抽暇研究历代碑帖,挥笔洒墨,持之以恒。
终于集成一书,友人笑我‘韬光养晦,自持谦恭’,而我意在‘铺文缀锦’。”享有“军中秀才”美誉的张老,用自己的诗作表达自己的心声:
“一生戎马事无奇,光阴荏苒怎羁迟;回首自惭奉献少,机遇无情有阻石”;“要知不足乃能足,愈是多学愈虚谦”;“日不释书读写作,老蚕织锦不知疲”。
老人笑着侃侃而谈:“现代人特别讲究‘潇洒’。什么是‘潇洒’?成天提着鸟笼瞎转海聊,嘻嘻哈哈是一种‘潇洒’;对社会,对他人,多一份关爱,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是另一种‘潇洒’。只有实实在在、踏踏踏实实做人,才能身心俱健。一个人只有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做到斗志不衰,劳动不停,才能精神不减。”
张老的长子张英志介绍说:我们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父亲也没有一套像样的新衣。满满四柜线装书,两箱篆、隶、魏、楷、行、草等善本碑帖,耗尽了他半个世纪的全部积蓄,可谓千金难得,弥足珍贵。
1992年10月,父亲将数十年来节衣缩食收藏的500多种历代碑帖拓片,其中不乏宋元明清旧拓善本和孤本,全部无偿捐献给了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学校奖励他的100万元钱,他分文不要。他说:“留在家里,只我一个人看,送给学校,可让更多人看,这才是我的快乐。”父亲这些年,创作了上万件书法作品,都无偿赠给了来自全国各地求字的人,他们中大多是普普通通的群众和书法爱好者。他的部分作品由公益单位义卖后,将钱全部捐献给了儿童基金会或贫困地区。父亲常对我们兄弟几个说,你们花钱自己去挣,谁也甭指望拿我的字去卖钱。我的字一卖钱,我的人就不值钱了。
心无愧疚寿自长
在老人的书房里,我看到满满一书柜剪报。这些剪报按文、史、地、经、政等类别分册装订,每一册都有牛皮纸封面封底。因为这些报纸都是“公家”订的,老人不愿一读了之。他说:剪报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既然读了、剪了,就要‘作’,把自己的体会、思想表达出来。不断写作,头脑才不会生锈,思维才会敏捷,才思方能泉涌。心灵方能净化。老人许多年来都是坚持这一习惯,经他手剪贴整理的报纸已有几个书柜,因家中无处可放,他都捐给了人民大学。
“四人帮”倒台后,许多当年的知名人士、老将军都赞赏张老在“文革”中的坚定立场和远见卓识。老人的代表作《天海字卷》是一幅罕见的书法作品,人称“国宝”。这幅书法作品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1977年3月邓小平同志第二次复出,没能恢复职务。老将军出于义愤挥笔写下:“天外人归广场上欢呼声壮,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诗句。
上款曰:喜登邑公复位即句,“登邑”二字合起来即“邓”字。这幅作品之所以罕见,还因为在它上面共有110人签字,有36人题跋,有75人在上面题诗、题词或签名盖章。其中肖克、杨得志、秦基伟、廖汉生、杨白冰、周而复等知名人士都在这幅3.5米高、1.4米宽的字卷周围留下了墨宝。字卷诞生后,国家档案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文献研究室将其视为至宝,争相收藏。
在那个动荡的年月,张老的正直为人和高瞻远瞩赢得了多方赞誉。
他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个普通党员该做的事,‘心底无私天地宽’嘛,终身清白无内疚,一个人无论任何时候都应该刚正不阿。” 布衣杂粮亦自得 张老一辈子从不讲究吃穿,一日三餐也极普通。早晨,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杯蜂蜜水,半个馒头;中午,一小碗米饭或几个小包子,一个菜;晚上,一小碗面条或高粱米粥、窝窝头。张老喜欢甜食,每天都要喝两次蜂蜜水,坚持了几十年。为了防止感冒,老人每周喝一包板蓝根冲剂,他的这个“偏方”很灵验,多年来,竟然极少感冒。
张老的穿着很简朴,一件呢子大衣穿了几十年,连一点儿毛都没有了,他还舍不得丢掉。老人目前身体很健康,头脑非常清楚,语言表达清晰;眼睛不花,从不戴老花镜;牙齿齐全,没有一个义齿。老人说,我冬天在家里从不穿毛裤,儿子和孙子们还不如我耐寒。我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有时还自己洗衣服,尽量不麻烦家里的公务员。对一个93岁的老将军来说,这就非常难得。告别张老时,老人送我几本自己的书,嘱我捎给报社的领导和同事;并送我一副写有“福寿”二字的作品,说是送给我的父母。老人的热忱、平实着实让我感动。
张老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如雷风石将军为张老所写诗句:“解甲不赋闲,诗书常伴年;翰墨抒情志,彩霞布满天”。这位将军书法家的笔不会停,他会一直写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