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发育
胎教
养胎
护胎
流产与保胎
胎儿的发育。
《灵枢·经脉篇》最早记载了胚胎发育过程:“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明确指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脑、骨、脉、筋、肉、皮毛相继发育的情况:生命之初,由阳精、阴精结合,既而脑髓发育。此后,作为躯体支柱的骨胳,营藏血气的脉道,联络骨胳的筋,主管运动的肉等等,都要在胚胎发育时形成。待皮肤坚韧,毛发生长之后,人体之雏形随即形成。尽管这一论述较为概括,不甚详尽,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体胚胎发育的几个特点:(1)生命的形成是逐步发育完善的;(2)各种组织的生成是有一定顺序的;(3)皮肤、发毛的发育情况是胚胎趋近于完善的标志。
胚与胎是两个不同阶段。
北齐时代(公元550~577年)医家徐之才记载了胚胎逐月生长发育的情况,他说:一月名始胚,二月名始膏,三月名始胎,四月成血脉,五月成其气,以定五脏,六月成其筋,七月成其骨,八月成肤革,九月成皮毛、六腑、百节,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人神皆备,但俟时而生。此时,隋代之《诸病源候论》,唐代之《千金要方》皆盾此说,孙思邈尚有“妊娠三月为定形”之论。
胚者坯也,不成形,未成器者谓之坯;初具人形者谓之胎。自阴阳合而成精之后,到初具胎形,要经过始胚、始膏等过程,至第三个月方称为胎。在中医学的概念里,胚与胎实际上反映了胎儿发育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未成形与成形两阶段。1500多年前,古代医家就观察到,由胚发育至胎大约要二个月左右的时间,竟与现代人体胚胎学所说“第八周未,胚胎的各器官原基均已形成,胚胎初具人形”如此吻合,说明其观察是十分精细、确切的、而人体胚胎学中“对前八周的胚体,通常称为胚;八周之后即称之谓胎”之说恐系沿用了中医的概念。遗憾的是对祖国医学千百年前即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只字未提。
对胚胎形态的观察。
历代医家对胚胎发育的变化记载很多,其观察之细,描述之确,也是足以与现代人体胚胎学相媲美的。如: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云:“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诸骨具,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百神备则生矣。”又如:《景岳全书》引蓍婆《五脏论》云:“一月如珠露,二月如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发生,七月游其魂,男能动左手,八月游其魄,女能动右手,九月三转身,十月受气足。”《颅囱经》中也有“七月睛开窍,通光明也”的记载。
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对胚胎发育的形态变化观察是不断深入的、切实的。所谓“一月如珠露”系指第一个月胚之形态,形如珠,晶莹透明如露;“二月如桃花”,系指第二个月时,胚体渐大,且色若桃花;而三个月时,生殖器已发育,故可分男女;四月初成人形,至五个月之后;筋骨、肌肉、皮毛逐渐完善,且观察到胎动,直至长成临产。
以上我们简介了祖国医学对于人体胎儿的正确认识,下面我们再谈一下现代医学对胎儿发育的一些认识。
器官发生期:主要是受孕8周左右,这是妊娠早期。此期主要器官系统都要分化形成。因多数畸形在这时形成,故要注意病毒感染及不良药物、放射线、毒物、烟酒等。
组织发生期:身体的各系统组织迅速发育,体重、身长的绝对增长数很高,显示提供充分营养的重要性,在孕吐反应停止后,食欲开始增加,这时要吃些易消化的食物、水果和蔬菜,合理调配膳食,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饮食要多样化一些,不偏食不挑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胎热,饮食原则应为既能满足母子营养所需,也不宜太过,力求适度。
功能成熟期:即妊娠后期,此时胎儿日趋成熟,为出生后独立生活做好准备。要警惕高危妊娠者带来的不良后果,凡是高危妊娠者要得到格外的医疗关照,注意避免早产和过期产,不足38周,超过42周分娩都是不适宜的。不足者,要积极保胎;超过者,要及时引产。
胎教:
教者,效也,取法效仿之,《说文》云:“上所施,下所效也。”胎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胎教,是指妇人受孕后,为促进胎儿智力和体力的发育,确保母子的身心健康,在精神、饮食、寒温、劳逸等多方面,对母亲和胎儿实行的保健措施。狭义的胎教,主要是指对孕妇在孕、胎、产全过程中,加强精神品德的修养和培养,使之“外象而内感”,借以促进胎儿的智力发育。
胎教学说的提出,主要是建立在“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外象而内感”的基础之上的。祖国医学认为,妇女怀胎,胎儿逐渐生长,逐渐变化,逐渐完善,胎儿与母亲共为一体,休戚相关,母热则儿热,母寒则儿寒,母体的一切变化均可直接影响胎儿。
古代的传说,现代的实验,都表明环境与母亲的心境会对胎儿发生影响,这种“教育”作用是存在的,只不过教育方法及运用的途径不同罢了。
研究表明,胎儿在子宫内是有感觉的,如声音的变化,胎儿在六个月以后对子宫血管的血流声、肠管的咕噜声、外界的嘈杂声、猛烈的关门声都会做出反应,表现胎动增加。胎儿甚至可以听到成年人所听不到的极高和极低频率的声音,低频可抑制胎儿活动、高频可增加胎儿活动。
人们发现,把婴孩抱在左侧胸前,使之贴近母亲的心脏部位,最容易使他安静。其解释就是孩子在未出生前已经听惯了母亲心跳的声音、节律,这种声音带来了温暖、安宁和爱。有的甚至将母亲的心音录成唱片给孩子听,看来这是聪明的办法。优美、和谐的音乐,也会使这位“隐藏的欣赏者”感到愉快。
母亲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胎儿,临床观察发现,胎儿在7~10周是腭骨发育时期,如这时孕妇过度焦虑不安,有可能导致唇腭的发育畸形,在妊娠后期,孕妇精神的剧烈变化,如恐惧、忧伤、严重的精神刺激,可以引起循环障碍,发育迟缓,甚至胎死室内。
孕妇对胎儿的上述影响,是因为母亲的情绪变化引起的某些化学物质变化,则可经血流到达胎盘和胎儿,从而影响胎盘和胎儿的生理功能。法国心理学家蒂斯博士在做了大量实验之后,指出父母可以通过声音和动作与胎儿取得联系,经常与胎儿聊天,唱歌,抚摸,可使胎儿聪明伶俐。这些现代科学的研究和发现,与我国古老的胎教说,是相当一致的。
胎教学说最早见于汉贾谊《新书·胎教》,其文曰:“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此后,太史公在《史记·周本纪》中云:“太任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新书》与《史记》内容虽异,但实为一人一事,此乃文王妻孕育武王时生活史。如此生活方式对胎儿的影响,《列女传·胎教》中谓:“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
那么,又怎样具体地进行胎教呢?
第一,要怡情养性。
《叶氏竹林女科》认为,“宁静即是胎教”。此要求孕妇遇事冷静,使心静于内,虑谧于中,做到“无悲哀思虑惊动”(徐之才《逐月养胎法》),不为七情所伤,摈弃孤独、忧伤和烦恼,始终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如此,可使孕妇气血和顺,胎元调固,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可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以丰富自己的生活,通过琴棋书画,诵读诗歌及旅游等途径陶冶性情。否则,气逆则胎病。恼怒、惊恐、焦虑可导致气郁、气逆、气乱,以致产生胎病。《黄帝内经》里就记载了癫疾这种胎病,是由于其母在妊胎时受了大惊而造成的。
第二,要端心正坐。
古代文王所以能成为明君,与他母亲太任的“端一诚庄,唯德之行”的胎教熏陶,不能说没有关系。《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上》里要求孕妇做到“坐无邪席,立无偏倚,行无邪径,目无邪视,口无邪言。”意思是,孕妇要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处事无嫉妒之心,待人无狡诈之意,宽厚诚实、正大光明、胸怀开阔、乐观豁达,无私心杂念,言行举止端庄大方。这样生子才操行高尚。正如俗话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三,须近美好,避邪恶。
所谓近美好,是指要多让孕妇接近一些美好的东西,如多看优美的美术作品,多听优美的音乐,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从而使得孕妇心情愉快。《诸病源候论》里就提出了孕妇宜“数视白壁美玉看孔雀”,意即要求孕妇应接触美好的事物,使秀气入胎。
所谓避邪恶,是指孕妇要避免淫邪、行凶、邪念、丑陋、秽臭、噪音等恶性刺激,如《诸病源候论》里指出的勿“令见伛偻侏儒丑恶形人及猿猴之类”,以免受到不良刺激。
第四,要内视返视,寄希望于未来,把美好的寄托内视于胎儿,把所见所想之美景都凝思于胎儿,以期内感外应,心旷神怡。说白一点就是,要让孕母的耳濡目染。心思所为,集中到一点,都凝思到胎儿身上,这样才能达到内视返视的目的。
第五,及时的胎儿训练。
实践证明,人类在幼儿时期,即大脑发育最佳时期,所受的教育是有着无比生命力的,而胎教则是在胎儿神经系统形成过程中,所采取的培育手段,也是婴儿早期教育的发端。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婴儿出生后再进行教育,就已经迟了三天。”这不能不说是对胎教学说的正确理解。因此,孕妇应及时对胎儿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感觉功能与动作训练,以促进各种感官与脑的信息渠道形成稳定的联系,有助于出生婴儿智力与行为的发展。具体训练方法是:
听觉训练:过去人们认为新生的婴儿是聋子,其实不然。现已证实,大约在胎儿六个月的时候,就具备了能听到声音的所有条件。例如,孕妇与人吵架,胎儿也会拳打脚踢,好像在为母亲助威,其实这是胎动的增加。如果母亲带着未出世的宝宝参加音乐会,情况则完全不同,悠扬的乐曲使这个不买票的小听众手舞足蹈,母亲会感到柔和的有节奏的胎动。有鉴于此,孕妇应当从训练胎儿的听觉入手,坚持有计划地对胎儿说话,诵读诗歌,为其高歌或放录音磁带,让胎儿听悠扬动听的乐曲或歌曲,以唤起孩子的注意力,这些皆可促进胎儿听觉和神经系统发展。
触觉训练:对人工流产的研究表明,2个月的胎儿即可对细发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胎龄4~5个月时,触及他的上唇或舌头,就产生嘴的开闭活动,好像是吮啜的样子。用胎儿镜还发现,如果用一根小棍触胎儿的手心,他的手指会握紧,碰足底,趾可动,膝和髋还可屈曲。孕妇若躺在床上,双手放在腹部,用手指轻轻地压抚胎儿,胎儿便出现蠕动,此法于睡前施行较好,怀孕末期尤为必要,这样做可激发胎儿运动的积极性,使站立行走早于未受过训练的婴儿。
第六,父亲亦应对胎教尽责任。
胎教虽主要是母亲的事,但孩子的父亲也要尽到义务。
因孕妇的情绪能影响胎儿,故妻子心情不好时,丈夫要开导她,安慰她,切忌惹妻子生气,更不要与其争吵,要知道吵架的声音传到子宫,胎儿也是很不愉快的。
对孕妇来说,妊娠期性的要求多半不高,因此,节制房事的主要责任在丈夫。在怀孕的最初两个月夫妻同房易引起流产,最后两个月同房可引起早产、破水及感染。
据调查,父亲不吸烟,孩子畸形率为0.5%;每日吸1~10支者为1.4%;10支以上者为2.1%。可见,孩子畸形与父亲吸烟明显有关。因此,喜欢抽烟的丈夫,在妻子怀孕时最好不抽或不在家里抽,否则不但妻子不高兴,连未出世的孩子也会向你提出无声的抗议。
养胎:
养,即供养、养育之义。养胎一词,始见于东汉,张机所著之《金匾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其文曰:“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到了北齐时期,名医徐之才总结出了“逐月养胎法”,为后世养胎奠定了基础。唐宋以来,养胎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经验的积累越来越丰富。
祖国医学认为,母子同体,母壮则子壮,母弱则子病,因此,养胎即是调养其母,孕妇调养得当则可达到养胎的目的。那么,又怎样养胎呢?
一是怎样知道是否怀孕。
这是养胎的前提,没有胎,又怎么养呢?如果你月经一向很准确,又有过性生活,这次过了月经期二三周还不来,并出现恶心,有时还呕吐,喜欢吃酸的或吃甜的东西,也就是“害口挑食”。小便次数增多,乳房着色,并感到乳房发胀,有压痛,这些都是早孕现象。当你有了上述征候,可到医院检查。医生根据子宫是否增大以及小便的妊娠试验结果,来确定是否怀孕了。
怀孕后,母亲的身体要发生一番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多半是由于孕期母体内分泌的改变,子宫较孕前增大千余倍的机械压迫,以及胎儿不断需要营养所引起的。
在形体上,孕妇腹部隆起,上身为保持平衡而后仰,显示一副“骄傲姿态”。面部可出现蝶形色素斑,下腹壁正中线,乳头及乳晕的颜色也变深。
有了一个“坐享其成”的娃娃在腹中,母体携带营养的血液大大增加,往往红血球的制造跟不上去,容易出现贫血,为此心脏要加油工作,负担增大。胃肠道活动减弱,排空慢,易呕吐,便秘。此外,孕期还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二是孕妇应记住的时间。
首先应记住未次月经开始的时间,这是推算预产期需要的。
此外,要记住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的时间,以及初次感觉小生命在腹中活动(胎动)的时间,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推算预产期。
快要临产时,要注意破水和见红的时间。所谓破水,是指阴道内突然流出水样的东西;见红,是指阴道排出的少量血性粘液,这多是生产的前兆。还要注意有规律的腹痛出现的时间,这一般是指间隔十分钟左右出现一次,每次持续三十秒以上,一阵强烈的腹痛,预示着分娩即将开始。
三是重视孕期饮食调理。
孕妇的饮食状况,与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十分重视妊娠期的饮食宜忌。有些孕妇故意少吃东西,怕吃多了胎儿长得过大而使分娩发生困难,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如果孕妇饮食中所得的营养不能满足胎儿发育需要时,胎儿将夺取母亲维持本身代谢所需的营养,影响孕妇健康。如孕妇营养太差,胎儿发育也将不良。但进食过多或不当,会增加身体负担,或使胎儿过大,增加分娩困难,亦是不恰当的。
孕妇营养的具体要求是:
热量:比非孕妇高25%,在一般劳动下,孕妇约需2800卡。
碳水化合物: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平均每日0.8~0.9市斤。
蛋白质:一般妇女平均每天需蛋白质约60克,当怀孕4~6个月时,每日增加15克,7~9个月时每日增加25克,注意在提高蛋白质数量的同时,还要提高蛋白质质量,多摄入优质蛋白质。如果膳食中蛋白质供应不能满足孕妇的需要,易使孕妇体力衰弱,胎儿生长缓慢,产后恢复迟缓,乳汁稀少,对母体都有不良影响。
脂肪:脂类可供给人体需要的磷脂和必需脂肪酸,脂肪约占总热量的25%。
矿物质:我国孕妇钙的供给量标准:4~6个月时为600毫克/日,7~9个月时为1500毫升/日。铁的供给量标准为18毫克/日,比一般人多3毫克/日。
维生素:孕妇供给量要比平时高,因为其充足与否与孕妇发病率、流产、早产等都有关系。如维生素D,每日应供给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B1的供给量应比平时增加0.6毫克。维生素C每日供给量应比平时增加20毫克。
水与纤维素:为使孕妇能排出体内废物,每日应多饮用水。为防便秘的发生,孕妇应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
总之,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孕妇的饮食安排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要均匀,适当增加一些副食品的种类及数量;
杂合面、小米等粗粮含维生素B和蛋白质都比大米、白面为高。多食用粗粮,少食用精制米面,可以补充这方面的需要;
多吃蔬菜瓜果,蔬菜种类可依季节、地区而定。这样可以充分供应维生素A和C以及钙质和铁质,但需要注意烹调方法;
多吃豆类、花生及芝麻酱等,黄豆及其制品含有大量易于消化的蛋白质,黄豆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花生、花生酱、芝麻酱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铁及钙等,又可供给一部分脂肪;
经常食用一些水产品,如虾、海带、紫菜等,这样可补充碘,虾皮中钙含量很高,可多食用;
动物肝脏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食物,它含铁及维生素A、B 都较多,最好每周吃1~2次,每次100克。
祖国医学认为,孕妇的饮食要富于营养,又易于消化,还要饥饱适中。古代名医徐之才在“逐月养胎”中,就谈到“饮食精熟”、“食甘美”、“调五味”等。调五味,就是要讲究搭配,五味不可过偏,过偏则害其五脏。
妇女怀孕期应忌食肥甘厚味,忌食生冷,炙烤,辛辣。肥甘厚味,指肥腻甘甜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损伤脾胃;生冷,指生冷食物,生冷瓜果,过食也容易损伤脾胃;灸烤,指煎吵、油炸、火烤的食物,辛辣是指辛辣的食物,炙烤与辛辣食物属于热性,能助长人体的湿热,孕妇若湿热内盛,就会影响胎儿,造成胎热、胎毒,小儿出生后体质就弱,疾病也多。另外,对于偏于寒性滑利的食物,也不能多食,否则也可导致滑胎、流产。
酒,是属于热性的食物,且走窜活血,忌醉酒,是中医“产前十忌”之一。据现代资料统计,孕妇过多饮酒引起的酒精中毒胎儿综合症中,有93%为小头畸形,44%智力低下,还有生长发育迟缓,特殊面容,白内障等。
四是谨慎起居。
这是因为怀孕后,气血聚于冲任养胎,卫外功能低下,易为外邪乘袭致病。邪气迫伤于胎,可致各种胎病,甚至流产。
每个孕妇,每天要有8~9小时的睡眠,中午最好有一小时左右的休息。卧室的窗户要常开,使空气流通,但室内的温度不宜过冷或过热。
胎损常起于动作不慎,《产孕集》提出:孕妇“毋登高,毋用力,毋疾行,毋侧坐,毋曲腰,毋跛倚,毋高处取物,毋向非常处大小便,毋久立久坐,毋久卧,毋犯寒热”。这些都是有道理的,值得孕妇警惕。
妊娠期间,汗腺及皮脂腺分泌增多,阴道分泌物也增多,因此,应勤洗澡,勤洗外阴,勤换内衣。水要温热,并注意不可让污水流入阴道而引起感染。如果乳头内陷,可经常用手向外牵拉或用吸乳器吸引,使乳头突出,为婴儿吸吮做好准备。
五是劳逸结合。
徐之才主张孕妇“身欲微劳”,认为过劳伤胎,微劳宜胎。因为微劳可使血脉流通,防止难产。如《万氏妇人科》明确指出:“妇人受胎之后,常宜行动往来,使气血流通,百脉和畅,自无难产。若好逸恶劳,好静恶动,贪卧养娇,则气停血滞,临产多难。”《产孕集》亦提出,孕妇应劳逸结合,“不可过逸,逸则气滞,不可过劳,劳则气衰”。
妇女怀孕以后,已经给身体增加了许多负担,如果再让孕妇参加重体力劳动,就会吃不消了。因为重体力劳动需要消耗的热量很多,这就要大大增加心脏的输血量,而心脏输血量增多,必然要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跳加快,有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
同时,孕妇也不要长时间弯腰或蹲着干活,因为这样腹部的压力会大大增加,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六是宽衣着。
徐之才主张孕妇应“缓带自持”,即衣服要宽大可体,以舒适为度。不要紧束腰部和胸部,以免影响气血运行和胎儿发育。到妊娠晚期容易出现下肢水肿,鞋袜太紧有碍血液回流,故穿质软平底的布鞋为好。
七是慎房事。
《幼幼集成·保产论》提出:“古者妇人怀孕,即居侧室,与夫异寝,以淫欲最当所禁”。意思是,孕妇应清心寡欲,分房静养。《达生篇》里也说:“保胎以绝欲为第一要义,盖欲寡则心清,胎气守溢……且易生育,少病而多寿。”意思也是慎房事,尤其是妊娠早期和产前三个月尤应谨戒房事,否则可致胎毒、流产或难产。
八是安居处。
80年代初,在意大利的塞尔索市,一大批畸形儿降临人间,究其原因,与六年前当地的一次公害事件有关。那年该市一家除草剂厂的三氯苯酚反应罐破裂,喷出至少有2公斤的二氧蒽的毒雾,它是一种剧毒物质,每克足以杀死2万人,仅1/5毫克的剂量就可以使老鼠产生怪胎。当时有一万居民受到毒雾影响,其中5000人有中毒症状。由于二氧蒽有致畸作用,当局不得不动员受到污染的孕妇堕胎,并要求夫妇至少在半年内不得同居,以免新的畸形儿出生。像这样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物质还很多,如水银、镉、铬、镍、铝、锂、铅、砷、苯、敌敌涕、亚硫酸盐、五氯酚钠、一氧化碳、农药及放射性物质等。另外,噪音、震动、高温、低温、粉尘的环境也于孕妇和胎儿不利。
由上可知,孕妇应居住在安静优美的环境里,以利于胎教。而要避免嘈杂、污秽的环境。
九是定期要检查。
十个月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是顺利的,也可以是坎坷不平的。一粒种子入土后还需要精心育苗,浇水施肥,撒药灭虫,禾苗才能茁壮成长,受精卵“播种”之后,更应当受到悉心地照顾才能顺利生长。产前检查,正是保护胎儿正常发育的极为重要的医疗程序。
现代医学对胎孕的检查诊断的手段与方法明确可靠,可借助目前所用的先进设备和方法及早正确地对胎前异常情况做出判断,发现孕妇和胎儿有异常时应及时处理,以防难产、早产、流产、死胎、子肿、子痫等情况发生。
在确定妊娠后,如果无特殊异常情况(如感冒发烧,阴道流血,腹痛等),可在怀孕4个月左右,进行产前初诊。对孕妇全身健康状况。产科情况,进行一次基本的全面的调查。在妊娠4~6个月,每个月检查一次,妊娠7~8个月,每半个月检查一次,妊娠9个月以后,每星期检查一次,遇有异常情况时,要随时到医院检查。
护胎:护,保护、护卫的意思,护胎,主要指避免外部一些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如药物等,此外,也包括对胎儿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如胎动不安时的处理。护胎与养胎在本质上没有严格的区别,在具体方法上有一些差异。
审施药治:若孕妇无病,不可乱服药物,以免妄伐无辜,孕妇患病,应及早治疗,但须掌握“病去母安,胎亦无殒”的原则。
妊娠用药,一般分禁用和慎用两部分,禁用的药物,多为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之品,如巴豆、斑蟊、水蛭、虻虫、牵牛、大乾、芫花、商陆、麝香、三棱、莪术等;慎用药物,多为破气破血或燥热、沉降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冬葵子等,在临床上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斟酌使用。
此外,中医认为,任何药物都有偏性,即使人参,用之不当也危害不浅,即是说,妊娠用药一定要慎重,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现代医学认为,抗菌素中的四环素族、链霉素及卡那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磺胺;解热镇痛药里的阿斯匹林或非那西汀;镇静药里的眠尔通、安宁、巴比妥类、冬眠灵;激素里的雌激素、孕激素、男性素、考地松、甲状腺素;抗癌药里的氨甲喋呤、马利兰、环磷酰胺, 6——硫基嘌吟;以及海拉明、扑尔敏、苯等药物皆有对胎儿明显的损害作用。据报道,目前已有600种以上的化学物质能经由母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在不同程度上危害胎儿。因此,对于孕妇来说,要少用药,最好是不用药;若是疾病需要用药,要选择对胎儿无害的药物。如病情必需某种药物,而该药又是对胎儿肯定不利的,则应中止妊娠,施行流产术。
流产与保胎:若是妊娠早期,下腹疼痛,阴道流血,人们知道这是流产之兆。一般的说,流产有三种情况:发生在妊娠十二周之前的称早期流产;发生在12~28周之间的,称晚期流产;连续流产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称为习惯性流产。流产是妊娠早期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不但影响妇女的健康、劳动和学习,而且,当急性出血或严重感染时,常可危及生命。为了防止流产的发生,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妊娠期不宜做剧烈运动,尤其是农村妇女不要干重活;
妊娠早期,严格禁止性生活,并避免同化学物质接触;
妊娠早期,应进行体格检查,以便纠正慢性疾病;
不要太早结婚,因为年龄过小,身体尚未发育完全,流产发生的机会就较多。
不要一出现阴道流血,即使是少量的出血,便绝对卧床,因为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许多事实证明,欲固胎、贵乎动。
人之健康需赖气血之通畅,若气血既充又畅,则胎得养而利于固,若气血怫郁,则百病丛生,又更谈何胎安。因此,孕妇适当的活动有利于气血之通畅,若过多地休息则会使气机郁滞。现代医学也认为,过多地休息,血液循环就会缓慢,新陈代谢就会降低,胎盘功能得到的血液供应相应减少;胎盘功能活动低下,容易发生流产。
临产调护:古人云:“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指出孕期为十个妊娠月。临产又称临盆,就是妊娠足月即将分娩。宋代医家杨子建在《十产论》中说:“正产者,言怀胎十月,阴阳气足,忽然作阵疼痛,胎至谷边,浆破血下。”作阵疼痛就是规律性宫缩,又称“阵缩”,这是真正产程的开始,开始间隔十分钟左右一次,每次持续15~30秒,在产程进展中子宫收缩力逐渐加强,间歇时间渐短,减到2~5分钟,甚至1~2分钟,持续可长达一分钟左右,随之胎体下移,宫颈口逐渐开大,第一产程宫口开大到10公分即称开全,初产妇约需12~16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十产论》中之“胎至谷边,浆破血下”就是指宫颈开全,胎儿先露部已降至阴道口,使会阴、肛门逼胀,浆膜破裂,羊水流出。由上可知,当孕期已足,出现“见红”或“阵缩”时,孕妇及家人即可严密观察,做好接生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不可惊慌忙乱,否则使产妇精神紧张,忧虑重重,或烦躁不安,易造成难产。
其次,努力运用“六字真言”,即清代医家亟斋居士在胎产专著《达生篇》里所说:“睡、忍痛、慢临盆”。睡,即闭目养神,以保持体力;忍痛,就是忍受住疼痛,不要乱摸乱动;慢临盆,是指慢慢地使劲,不要着急。
以上我们通过论述人生的第一个阶段——胎孕保健,来说明养生贯串于人体生命的始终,只有在整个生命的长河中,都坚持不懈地、认真地保健,人们才可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那种认为“现在工作忙,等老了再去养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人们必须自始至终地养生、保健,才能健康地学习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