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保健 > 儿童
当孩子萌发了性意识的时候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文学大师哥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它道出了少年们的一个心理特征:异性的吸引力已悄悄地降临了。

    任何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发现你的声音开始变得低沉或是当你发现了你的胸脯开始慢慢隆起之时,你便明显地感到了你与他或她不同了。你会对异性感到好奇与神秘,你会不知不觉地为异性所吸引。我们说的性的意识,指的就是这种对异性的诧异感、好奇心和神秘感。

    一般说来,性意识的产生是在孩子踏入初中的时候。由于脑垂体和生殖腺开始活动,其分泌的性激素刺激机体引起第二性征的出现。在男性,表现为声音变低、阴毛出现,女性则是乳房肥大、月经初潮。伴随着这些身体的变化,性意识也同时在这些少男少女的心中萌芽了。这时,便是心理学上所指的思春期。

    思春期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这样说,思春期性意识的出现是青年期人格再造的契机。甚至有人这样认为:当意识到异性美之时,人就得到了新生。这些说法未免有偏颇之嫌,却说明了这样的观点,人生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这个阶段的引导、教育是否得法。假若性意识产生后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正确的指导,再加上现实生活中各种性信号的刺激,就会使性意识迅速发展,强化,整个思想为性意识所占据,过早地谈情说爱,发展下去,轻则荒废学业,重则道德败坏,违法乱纪。在少年犯罪的原因中,性犯罪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情况说明了思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思春期的性意识又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是性意识的前倾化问题。常常听到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早熟了!”这里所涉及的早熟就是性意识的前倾化。通俗点说,就是性意识的提前出现。日本有一份调查材料表明,现代儿童的三分之一在小学时期已进入了思春期。引起性意识前倾化的原因目前还不明确,但令人注意的是,家住城市的儿童,这种前倾化的现象尤为显著。在我国,性成熟的平均年龄,男子是在13岁左右,女子则在11岁左右。由于这一阶段人尚处在身体与人格的发育之中,因此前倾化带来的问题便是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也就成了思春期不正当性行为增加的原因之一。有一份调查报告发现,初犯两性错误的最小年龄是11岁。国外的研究证明了思春期性行为还有提前的倾向。由于性意识的前倾化,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即在8~9岁开始对儿童进行注重实际的性教育,包括从生理方面的生殖到社会方面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友爱,及人的起源等等知识,以保证身体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平衡。

    其次是所谓的性反感期。假如你是一位细心的母亲,在你的女儿向你悄悄地告知她第一次来月经之后,你会见到一个现象:她对那些平时亲密无间的童年男伴有点疏远了,而对那些异性的陌生人则抱着一种本能的反感。这时你就要明白,你的女儿已经产生性意识了。性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的出现称为性的反感期。在男孩、女孩都可见到,持续时间约半年至一年。是少男少女性意识产生后的一个心理特征。然而,就在这个时期,对特定异性的淡淡思慕正在逐渐滋长,但远未达到迷恋的地步,他们秘密地寻求有关介绍性知识方面的书籍,对文学作品中有关恋爱的描写特别注意。总之,这是一个对异性的反感而又总想探索性知识的时期。

    从青年心理学角度来看,思春期的少男少女常常容易发生动摇和兴奋,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总是要作无益的反抗及胡闹,因此,这一时期的性教育切忌与他们正面交锋,譬如不宜强迫他们不能看某本书,不能强迫他们不和某一异性交往,这样做往往只会收到相反的效果。这个时期的教育办法最好是采取“旁敲侧击法,即当孩子在场时成人谈论一些道德上的善与丑的例子来进行教育。另外,要尽量减少性信号对青少年的刺激,特别是要严禁黄色下流的书刊、电视及电影。父母的私生活更要检点,以防给孩子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

    思春期性意识的第三个特点是盲目性和幼稚性。他们的所谓谈恋爱,常常是一个女性同时与几个男性或是一个男性同时与几个女性进行。并且是朝秦暮楚式的,今天跟这个谈,明天又与那个谈。性意识的这种盲目性和幼稚性,潜伏着巨大的危险性,一旦遇到坏人的勾引,由于缺乏知识、经验和理智,往往会一时失去思考和行动的明确准则而上当受骗,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应注意培养孩子的鉴别能力及道德观念,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艺、科技、体育活动,把青少年旺盛的精力集中到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追求进步上去。青少年有了多种多样的兴趣,性意识也就会分散了。

    第四个特点是女性成熟早于男性。这主要是因为女孩子的性器官及其功能的成熟一般要比男孩子早两、三年之故。了解了这一点,作母亲的就需更早地向女儿进行必要的教育了。

    总之,性意识的产生及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教育上的一个准则是根据青年的心理共性结合各个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教育。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住校生怎样预防胃病?
下一篇:如何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