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有病不药,常得中医”,是说有病如不服药,也可能获得痊愈,抵得一个中医的治疗。说法似乎有点虚妄,对重症患者来说,可能会耽误病情,甚至死亡。然而从人体心理调节方面来说,有病尤其是一些小病或是心理疾病,还是很有意义的。
据记载:古人张隐庵患胃病,求医吃药不见效。后来,他自己慢慢悟出:胃病是由于自身气血元神推动痈毒溶化,然后由肠胃排出体外,感觉不舒服是疾病在好转,果然如所期望,身体逐渐恢复,沉疴遂获痊愈。心理学先驱荣格12岁那年,曾被同学撞倒,头撞在石堤上。从此,一上学便觉头晕、昏厥,医生毫无办法,只好休学在家。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朋友说:“家中的积蓄用完了,不知这孩子将来怎么办?”荣格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病给家里带来的困境,决心顶住昏厥的发作,好好念书。奇迹出现了,此后他竟然不再犯昏厥,完全恢复了健康。可见,人的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是相互影响的,心理健康有时对生理疾病可以起到治疗作用。疾病使人生理上失去平衡,一时不能恢复,这就需要借助药物来补救。但这种补救有一定的限度,到了一定的时候,应该发挥自身的心理抵抗能力,让药物治病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有病不药,常得中医”,反过来告诉我们:不管在无病或有病的情况下,不能一味依赖药物。如能经常默想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始终抱着豁达的精神,乐观地面对生活,对健康将大有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