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改变了人们的休闲方式,这么说一点儿不过。至少最近一段时间是这样的。
歌厅、舞厅之类看不见窗户的大黑屋、小黑屋都没人去了。密集流汗的健身房,也因为大口喘气的人太多,成了现在的“危险场所”。目前,取而代之,最流行的休闲活动都在室外,而且参与人越少越好、与同伴距离越来越远的健身型有氧运动成为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公园里、小区中,人们自动地分散开,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跳绳、放风筝、踢毽子,项目依然很丰富。相反,往年这时候都会热起来的交谊舞没人跳了,大秧歌不扭了,就连树阴下下象棋的人也明显见少,凡是有可能招来一大帮人的项目今年都颓废下去,全民健身运动在2003年的春夏之交呈现出空前的健康态势。
据新华网北京体育专电报道,“非典”时期京城的健身器材销售呈现出异常火爆的局面,许多商场的羽毛球拍、跳绳、毽子、哑铃都销售一空。
█公用健身器械遭嫌弃私人体育用品受青睐
前些日子,看到小区院子里几个孩子一人拿一把水枪玩得正欢,有的脸上挂着水珠儿,有的被“打”得像“落汤鸡”。这在以前恐怕是家长最不能容忍的野蛮游戏,现在的“放开”实在是因为“这还相对安全,至少不会近距离的经常接触。”一位正在一旁看报纸的家长这样对记者说。
在北京各社区运动器械健身区刚刚建成的时候,那里就成了老人和孩子们最为常见的活动场所,可“非典”时期,这些公用的运动器械难免会沾上灰尘和病菌,虽然也进行了消毒和擦拭,戴着口罩和手套在上面运动的人也倒还有,但以往几个孩子抢一个器械的现象已经没有了。另外,一位街道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单调重复的运动形式和接触感染的危险使它的吸引力,在近一段时间也大不如前。而像羽毛球拍、毽子、跳绳儿、哑铃这些本来就很具私人性质的体育用品,正好派上了用场。
大街小巷,小区空地、马路边,几乎一抬眼就能看到打羽毛球的、踢毽子的、玩飞盘的。一些空地也成了放风筝的场所。在京顺路、中轴线和城乡结合部等地方都有卖风筝的据点。南苑通向西红门方向的一条马路边,卖风筝的一个老板对记者说,他近一段时间,平均每天都能卖出30多个风筝。
平时私人购买的轻巧、小类的体育产品更是紧俏,跑了几家商店,店员普遍反映他们的店里都出现过羽毛球拍断货的现象。“尤其是五一前后那两天,人们都跟约好了似的,一块儿来买。其实这东西没那么紧俏,只不过平时都在库房,没拿到店里来。”
当然,也有不少人用的是自家的存货,那种底下带一个皮垫的羽毛毽子,还有原来为减肥准备的跳绳,流行过一阵子的呼啦圈儿,最近都被翻出来了。
北京人似乎一夜之间活明白了,过去爱扎堆儿看热闹,现在都开始自己练了。起不了大早,就在晚上;没有球拍就练慢跑;去不了远地儿,就在楼下;从室内到户外,“非典”让大家休闲健身的思路变得灵活起来。
据某高尔夫球场工作人员介绍,“非典”时期,官方组织的高尔夫比赛等活动少了,可民间组织的小规模高尔夫球活动却此起彼伏。球友们热情空前的高涨,纷纷提议多练球、多竞赛。而另据记者观察,立交桥洞下也出现了不少独自使用网球练习器的人。
█运动各阶层,不近不贴成原则
“非典”时期的运动依然是分阶层的。普通百姓聪明地找到了安全便宜的大众项目,高收入的金领儿们也在他们的“圈儿内运动”中做出了细微的调整。
京城周边的高尔夫球场外停满了各种车辆。这也难怪,“非典”时期,高尔夫运动占有先天优势,户外蓝天、绿地、旷野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而且,商务旅行暂时取消,好此道者更有时间叙旧和纯粹的放松。其次,球场地广人稀,各打各的互不接触,减少了传染“非典”的可能性,再加上五月正是打高尔夫的绝好天气,难怪时下球场中又掀起了一种非典型的高尔夫冲动。
“我其实打得挺臭的,平时来这儿打球不是主要目的,谈事的工夫比真正打球的时间还长,脑子全没在这儿。今天,我是跟家里人来的,一是透透气,二来也专心练练球,等‘非典’过去了,说不定我的技术也有进步了。”这位前来恶补球技的男士,接受采访时话说得非常实在。
但我国打高尔夫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城市居民还是选择到公园里散步或举家去爬山。
但是,为了闲不下来的孩子,家长们这次不仅费了脑汁儿,也颇费了银子。刚放假时,小区的楼下时常可以看到几个孩子玩砍沙包的游戏。后来,家长们意识到了这里面的不卫生因素。家住沙子口附近一小区的王女士说,沙包儿在地上滚来滚去沾染了不少脏东西,小孩捡起来就拿在手里,很不卫生。所以,她给孩子买来了以前一直没买的独轮脚踏车。
为了避免传染“非典”,很多以前不舍得玩的、不让玩的、不好意思玩的运动,在健康、安全的原则下都冒出来了。比如那种用皮筋拴着的网球,谁打说明谁特业余,但没人顾忌这些了,经过非典期的苦练,以后说不定谁怕谁呢。
一些主打室内健身会所的房地产开发商,在遇到非典的时候,发现所有的计划都歇菜了。居住在东三环边某小区的一名业主说,小区内的健身场所正在给办了健身卡的客人退卡退钱;另有报道说,近来已有在马路边打羽毛球、或者放风筝被车撞到的。这段时间,人们意识到了户外健身重要的同时,又发现很多时候会为找不到合适的场所而发愁。
█群众户外运动场所缺乏社区规划设计价值重大
当越来越多的北京人更愿意出来“活动筋骨”时,却发现周围能够健身的场所太少了。正经的体育场馆,大大小小的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场地恨不得提前几天就预定出去了。而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项调查显示,京、津、沪3市多数学校体育场地由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失于维修,体育器材不足,现有学校体育场地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到公园、小区边仅有空地去,也都人满为患。近两年的买车热,又使马路边、胡同里的空地儿变成了停车位。于是,这些矛盾留下了不少威胁安全的隐患。
人们真诚地呼吁增加群众性的运动场所,而政府近年来也做了很大的努力。现在街道、社区建起的健身功能区已有2000多个,但尽管如此,对一个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来讲仍显不足。小区内按规定,绿地、停车场、锻炼区等都会有一定的规划比例,但是更经济、透气性更好的室外运动区却明显未被重视。
让普通的老百姓每天都去正规的体育场馆打球、健身不太现实,那种建在小区附近、居民楼下的健身场所才更方便适用,也更有价值。
据了解,在澳门的平民居住区,都会有一些空地供附近的人们从事各种运动。而在北京,目前只有一些商品房才有配套的健身中心,而且多数是室内会员制的会所。但愿“非典”过后,一些更具商业头脑的人们从非常时期全民健身热潮的现象中,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在新的楼盘规划中考虑得更周全、更合理。
但是,北京拥挤的老居民区根本就没有健身场所的规划,那些人们到哪里去锻炼健身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采访中,老百姓们向记者反映,他们特别希望在以后的老城区改造过程中,有关部门也能考虑到这一点,把居民的健身场所规划进去。
“非典”时期,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玩法,其实对于将来,不论是为防病、强身、健体,还是为寂寞的都市人聊以自慰,人们都需要不断地发明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新鲜的玩法,更新补充新的健身休闲的方式。而每一种运动都需要充足的空间,在户外、绿地、阳光下满怀热情地锻炼,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正是生活在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中的北京人渴望的。
户外健身
五点注意
现阶段特殊环境下到户外运动健身,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气压低时不要外出,否则容易引发感冒,而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感冒引起的。
2、春夏交接时,温度变化快,要根据天气变化,勤穿、脱衣服,注意保暖。
3、平日少锻炼甚至从不锻炼的人一定要控制运动量,人一旦疲劳,免疫力就会下降。
4、及时补充水分,最好能在水中添加部分盐或糖,以便及时补充损失的能量。此外,不和别人共用水杯也是十分必要的。
5、保持愉悦的心情,这对于锻炼身体而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