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看到,当前人们在认识和处理进补与健身两者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营养保健品的宣传介绍中过于偏颇的导向作用,可能会导致人们产生过多而不切实际的期望。每天翻开报刊杂志,打开电视、收音机,应接不暇的广告轮番地向人们介绍品种繁多的“神奇”、“灵验”,甚至“包治百病”的冲剂、口服液、胶囊……似乎只要吃了这些营养品,健康便会自然附在你身上。不少人自然而然地寄希望于这些补品和保健品,希望它们能使小孩聪明健壮,使老人健康长寿,使自己精力旺盛、体力充沛,从而使家庭幸福美满。
营养品、保健品果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吗?据营养学家介绍,保健品不同于食品,但又不同于药品。国外对这类营养保健 品称之为“功能食品”,它不是针对某一种疾病有效,而是用来协调身体的各种机能。而且,各种营养保健品的功效还必须通过实践加以检验。总之,盲目迷信补品、营养品,甚至认为它“包治百病”的认识,应当说是个“误区”。
严格来说,如何根据个人的体质和机能状况进补、调理,服用哪种营养补品更为适宜、收效更大,应当是在医生诊断和指导下进行,不宜滥用。曾经有报道提及:“曾一度风行的蜂皇浆之类的补品,经实验证明其中含有性激素,而家长们盲目跟着广告宣传给孩子们服用后,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性早熟症状。”
再说,人体对营养的摄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而绝不能仅仅依靠营养保健品。对于这一点,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年前就已有了充分的认识。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说明药物的作用多宜于攻邪,而对于补充机体精气之类的 事,还得让位于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饮食。
无论是正常营养的摄取或是营养保健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须依赖于人体健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功能。有些人缺乏运动,体质虚弱,胃肠消化功能差,代谢利用率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正常营养的摄取和补充,对于某些补品,甚至会因体质状况或进补不当而产生副作用或反作用,即所谓“虚不受补”。
可见,进补代替不了健身,营养品消费也无法取代健身投资。
有人说“中国人重生”,由重生而养生,不会有人异议。但性命到了养的地步,就显得慵懒消极了,还不如像医生提醒的, 开发身体的潜能,比如健身。有人报道过,广州几个月就售出西洋参百余吨(注意,不包括其他名目繁多的营养品),几乎可比之为粮草了,说是比几十元买双运动鞋实惠。到底什么实惠?
大约25OO年前,希腊的一座山上就刻下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健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 跑步吧。”假如改为“如果你想健壮,吃营养品吧;如果你想健 ,吃营养品吧;如果你想聪明,吃营养品吧。”岂不滑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