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樊玲花跳舞,不由会感染上快乐的情绪:面带微笑,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嘴角翘翘的,一招一式里透着激情。她说她是将舞蹈的内涵用肢体表现出来。
樊玲花家住北京市广安门外南街3号楼7门402室,今年54岁,是北京汽车灯厂的退休职工,也是“陶玲健身操舞晨练队”的总教练,至今算起来,这个晨练队已经走过了整10年的历程,在北京算是“老牌子”了,她当初做教练是出于偶然。
1993年,樊玲花还在单位上班时,工会看上了她的文艺才能,让她自编一个十几个人的集体舞蹈,去参加上级单位——汽车工业公司安排的汇演。樊玲花还记得当时编的是蒙古筷子舞,由她亲自领舞,在全公司十几家单位参加的比赛中一举夺得了第2名。由于参赛以前她经常拉着队伍到附近的一处空地去排练,围观的人很多,不少人都自发地跟着学练,以至于在赛完之后,大家仍然一致要求樊玲花能继续教下去,因为大家觉得这种舞蹈太美了。
“既然队员和周围群众都不愿就这么散了,我不忍心让他们失望,再说健身没有坏处,我自己的颈椎也不太好,需要锻炼。”这个健身队就这么成立了,从当初的一二十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
健身队成立不久,恰好举办全国中老年健身操舞大赛,当地有关部门在寻找参赛者时发现了这个团体,经过短期的集中强化培训,闯过层层选拔一直进入决赛,终于不负众望,荣获优秀奖。这一次,他们参赛的“杀手锏”还是筷子舞。
从那以后,筷子舞就成了这个健身队最有标志性的舞蹈,凡是新学员一定要首先学筷子舞。樊玲花要求队员们跳舞时必须要投入,情景相融,举手投足中将舞蹈的内涵尽可能地表现出来。比如她教一个放风筝的民族舞,会这样引导队员们:想像早晨起床,推开窗户,天很蓝,空气清新,整个人神清气爽。如此一幅画面展现在面前,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显出欢愉的表情,表演起来就会不一样了。
“我要求学员必须肢体、表情和情感完全到位,全方位地展示美,这可能是区别于其他健身方式之处,像太极拳,是不需要表情的。”樊玲花这样诠释她的民族舞。
为了能让学员们学到正宗的民族舞,樊玲花平时除了尽可能地去观察、揣摩别人的舞蹈,还购买了大量的舞蹈光盘,她还利用星期日全天和每周一、四晚上,去参加舞蹈班,接受正规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她说,通过锻炼,自己的颈椎病完全好了,很多队员的很多病也都好了,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健康,是她最大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