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健康的人尤其是婴儿,他们的生理结构机制和功能,都是适应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并且具有对外界影响的应变能力的。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和最佳选择。但由于后天的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例如受到外伤,不良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和社会因素诸方面的负面干扰,生理结构机制和功能也会随之改变,于是身体就生病了,不健康了。这就给人们提出了如治病、康复、养生等问题。
“治病、康复、养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有史以来,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实践,闯过无数的难关,在很多问题上有重大的突破,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各种病变,仍然还是一个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有识之士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发挥东方智慧的潜力,从“正本清源,认祖归宗、回归自然”的丰富宝藏中找出路。
这就启示人们,要尽量维护人体的先天机制和功能,不受或少受后天因素的影响,避免人体的先天机制和功能遭受削弱或改变。如果已经削弱或改变的,就应该想方设法予与补救或矫正。古人有训:“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风。”这是要求人们要调身,要正身。如果忽视调身,忽视正身,人体的先天机制和功能,就可能受到影响和改变。现实已告诉人们,不正身害处极多。例如不良生活习惯和外伤以及病变、颈椎不正位,就会引起许许多多的疾病。颈原性的疾病,已发现有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绞痛、胃炎、头倾斜抽动、吞咽困难等。因为颈部的不正位、病变,所以会影响大脑的供血,甚至压迫神经,牵动有关机体受其影响。按传统养生理论来说,这是“形不正则气不顺”之故。
形正气顺是传统养生功法中的“调身”问题。“调身、调息、调心”是传统养生功法的三要素。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地融合在一起,不可偏颇,特别是不可忽视“调身”。因为“调身”是基础,离开“调身”,“调息”就困难了,“形不正则气不顺”。怎么能“调息”呢?“调息”是动力,“调心”为主宰,息不调,“调心”何以主宰呢?所以必须重视“调身”这个基础。传统养生功法如是,拳术更为重视“调身”。例如太极拳要求“中正安舒”,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对头、肩、背、腰、胯、手、脚,都有具体的要求,旨在这些“调身”活动,可以使气血流畅、不滞碍,意、气、力能浑然一体,可以在
拳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养生和技击敞开通道。至于日常生活,能时时处处保持正身,也会受益匪浅!请试把头稍向后仰,你就会觉得气短,呼吸艰难;如头正下颏稍后收,气就马上流畅,呼吸深长。如果内眼角放松,下颏内收,脸呈微笑,则一股舒适愉悦的感觉即会从内心滋生出来。喜爱吹箫的人都心中有数,不“调身”,不说吹不好箫,连吹出箫音来,都很困难。“调身”正身的主要标志,是气息流畅,身心舒适,大可不必修炼什么繁琐的功法,所谓“大道至简”是也!
正身的正反两面的感受,笔者是非常深刻的。笔者青少年时就患上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病,腰椎弯屈近90°,后来发展为风湿性心脏病。由于脊椎病变、不正位,牵连百病丛生。连续12年,每逢秋冬季节,天天流鼻血,真是苦不堪言。幸于1983年我开始练养生功法,经历数载,才治愈了所有的病,重新跻进健康人的行列。1998年笔者不幸丧妻,在为爱妻治病的3年中和爱妻逝世后,笔者劳累了,尤其是严重的精神打击,使身体又垮下来了。虽然旧病没复发,但新病却增加了,血压升得很高,头脑昏昏沉沉,精神振作不起来。经反复体察和研究,觉得是颈椎不正位引起的疾患。于是我便着手选修有关功法,更重要的是日常保持正身的姿态,行立坐卧均不例外。新世纪开始,笔者病已不翼而飞,一粒降压药都没服,血压恢复正常,头脑特别清醒。正身不仅对养生、防病、治病很有益处,而且会使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的仪容、仪表、风度,体现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精神气质好,给人总是一个积极向上美好的印象,人际关系自然很融洽。若人人都能如此,对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