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变换,昼夜交替,这是自然规律。在昼和夜的交替过程中,气温、湿度、光线等气象因素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对人体的生理和精神状态以及健康情况都有一定的影响。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卫气的浮沉,直接和阳光强弱、气温高低有关。《内经》说:“日光晴朗时,卫阳之气浮于上;天寒日光阴暗时,卫阳之气就沉滞于里,而且,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三阴,潜于营阴之中,使得脏腑的营血充沛,这样夜间就会涵养阳气,机体顺利进入睡眠休息状态。
昼夜的温度、日照等气象变化,对疾病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疾病往往清晨较轻,午后便逐渐加重,到了夜间,病情最为严重。这是因为就阴阳消长而言,一天就像一年四季一样,早晨像春天,中午就像夏天,傍晚至夜半就像冬天。人体的阳气变化与此相适应:早晨阳气升发,机能逐渐活跃,邪气衰退,所以病人早晨感到清爽;中午,人的阳气隆,正能压邪,所以病情尚能稳住;到了傍晚,人的阳气开始收敛,机能逐渐衰退,邪气就相应地开始增强,所以病情加重;到了夜半,人的阳气闭藏于内脏,邪气便可趁机大振,处于优势,所以病情就显得深重。中医这些论述,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印证。例如,结核病的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一般发生在晚间或在晚间加重;哮喘、青光眼疼痛、脑栓塞、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衰及猝死也多发生在夜晚;就连孕妇的临产阵痛,也是深夜1~2时发作最多。所有这些,都与昼夜气象和人体生理变化有关,都符合阳生阴长的规律。
现代医学进一步研究发现,昼夜变化,导致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发生变化,白天浓度高,夜间浓度低。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则是一些危重患者的重要指标之一。上海市传染病总院曾无选择性地抽查了107例肝昏迷死亡的病例,结果发现:上午和中午死亡人数最少,半夜亥时、子时死亡人数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