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些人,平素他们身体健康,一旦气候骤变,就出现种种不适,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困倦乏力、易被激怒、焦虑、抑郁、头痛、晕眩、失眠、食欲不振、面部潮红、手足心多汗 等。天气好转后,这些症状便随之消失。研究人员将这种因环境气候骤变导致机体的不适,称为“气候过敏综合症”。 生物学、医学专家认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具备了相当的适应气候环境的能力,但这种适应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引起“气候过敏综合症”。有人研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大约1/3的人对天气变化敏感,且敏感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青少年占1/4左右,中壮年占1/2左右,老年占1/2左右。此外,女性比男性更敏感,症状也更为显著。本症主要是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致。 诊断气候过敏症并不难。当气候剧变,如气温骤降或出现大风、浓雾、阴雨绵绵的天气,平素健康的人出现上述症状又查不出其它原因时,就应想到“气候过敏”。 目前,国外一些医疗部门已把医学气象预报作为指导患者采取预防措施的依据。不久前,德国气象学家根据高低压中心形成和冷热周期的变化,将不同气象分为若干类型;又将每一类型的气候变化与人体某些好发病症联系起来,每天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发布“健康预报”,以提醒人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加以防范。这种“健康预报”对保健防病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初春季节,天气乍暖乍寒,气压忽高忽低,湿度时大时小。能否尽快适应这种气候的剧变,是预防气候过敏综合症的关键。为此,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外出旅游应带上雨具和备足衣服;注意饮食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调查表明,坚持户外锻炼的人,由于体质好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强,很少或几乎不发生气候过敏症。因此,我们应每天到户外活动半小时以上。对天气剧变易过敏的人来说,更应当加强户外锻炼,以预防病变。 儿童、老年人和经期妇女对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差,更要注意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加以防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