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保健 > 生活保健 > 相关资讯
普及学生奶不能因噎废食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奶中毒事件”的起因

  2000年11月,由农业部、中宣部、原国家计委、教育部、财政部、卫生部等部委联合部署实施的国家工程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启动。时隔3年,学生奶已经由最初的京、津、沪、穗、沈五大城市,拓展到全国22个省、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和部分重点城市。中国医科大学对沈阳市600名小学生饮用学生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饮用学生奶的学生身体增高值,较不饮奶的学生分别增高0.72厘米(7岁组)和0.64厘米(9岁组),体重增加值分别比对照组高0.5公斤以上。但是去年以来,我国一些城市相继发生了学生“奶中毒事件”,给学生饮用奶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关专家认为,所谓学生奶中毒,除了由豆奶中添加的豆浆加工不到位,而引起部分学生发生胃肠道反应的个别情况以外,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对乳糖不耐受引发的,不能称其为中毒。

  ●何谓“乳糖不耐受症”

  所谓乳糖不耐受症,是指部分人饮奶后出现腹胀,甚至呕吐、腹泻的现象。更确切地说,应称为“乳糖不消化症”。牛奶中的乳糖是一种双糖,分子较大,不能在肠壁吸收,需在小肠中消化成较小的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透过肠壁吸收入血。当小肠中乳糖酶过少时,乳糖只好停留在大肠内,经过发酵,就会出现胀气、腹痛、腹泻等现象。由于在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中,日常食用牛奶及奶制品较少,因而部分人体内乳糖酶缺乏,所以喝牛奶后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中国营养学会杨月欣教授等经研究证实,在我国3~5岁、7~8岁、11~13岁三个年龄组的北方城市儿童(如北京、哈尔滨)中,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生率分别是13.95%、45.5%和43.8%,南方城市的儿童(如上海、广州)则为10.5%、21.2%和17.4%,其中体内乳糖酶活性下降或消失的儿童集中在7~8岁。在我国青少年中,多数患者为后天减退型乳糖不耐受症。一次性饮奶过多或空腹喝奶,有可能诱发乳糖不耐受症。

  ●乳糖不耐受症可以克服

  克服乳糖不耐受症是顺利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专家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讲究科学,合理饮用。

  不空腹喝奶。因为牛奶是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果空腹饮用,部分蛋白质会被迫转化为热能,而起不到增补蛋白质的作用,还会加重乳糖不耐受症状。所以,在喝牛奶之前,应吃些饼干、面包、馒头等食品,既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又能减轻乳糖不耐受反应。

  饮用加糖奶。在牛奶中稍加些糖,能避免牛奶中的蛋白质转化成热量。

  饮奶要适量。刚开始饮奶不要一次喝太多,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每日的饮用量。儿童饮用牛奶每次以不超100毫升为宜,一份学生奶可以分2~3次饮完。

  妥善保存。不要将煮好的牛奶在保温瓶里长时间存放后再喝;已开封的牛奶应放置于避光处,以免维生素A和C破坏和损失。

  (二)进行检测,采取措施。采取氢气测定法,对在校学生进行乳糖不耐受症的集中测试,了解多少乳糖摄取量会让学生出现乳糖不耐受症,从而找出适合个体的最佳饮用方式和用量。对于无法调整的严重的乳糖不耐受症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乳糖酵素,帮助乳糖在体内分解,或改喝酸奶、低乳糖奶。

  (三)特殊人群不宜饮用牛奶。牛奶虽是一种营养佳品,但以下特殊人群应慎饮牛奶:如对牛奶过敏、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胃次全切除术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炎、胰腺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患者。

  总之,因乳糖不耐受症而诱发的学生饮奶不适现象比较多发,是长期以来我国食用牛奶及奶制品较少的表现。我们要相信科学,走出误区,对学生奶不仅不能叫停,还应加速推广,全面普及。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都市人今天怎么吃
下一篇:牛奶消费误区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