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保健 > 心理保健
心病还需心药医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各种竞争愈来愈激烈,造成的心理压力愈来愈大,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对14个国家就诊于普通医疗机构的5500个病例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四分之一的病例为明确的精神障碍患者。在我国,精神疾病已成为当前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三大疾病。

    4月7日是第52个“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口号是:“消除偏见,勇于关爱”。为了探究有关精神疾病的防治情况,“世界卫生日”前夕,记者走访了省精神卫生中心张仁川主任医师、丛伟东医师。

    何为精神卫生问题?

    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疾病咨询热线电话主持人丛伟东医师说,精神卫生一词源自英文“MentalHealth”,即心理卫生。作为科学术语,心理卫生与精神卫生意思相同。心理卫生是临床精神病学的扩展,既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病,也包括减少和预防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提高普通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多人选择“心理”代替“精神”一词,是为了迎合大众不愿意联想到“精神病”的心态。

    精神卫生问题大致可分成三类:

    一、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受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是心理活动中的轻度创伤,例如,遇到挫折后消沉自悲,考试前的过分紧张、焦虑,夫妻争吵后引起的短暂的情绪不好,等等。心理问题往往只是暂时的,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在特定情况下,每一个正常人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其社会功能完好无损,往往不需要经过治疗。但是严重而持久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对人格发展产生影响,也会诱发一些精神疾病。

    二、轻性精神障碍,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障碍等。神经症又包括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癔症、疑病症等。一般来讲,轻性精神障碍病人发病前大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缺陷,发病多与社会因素有关,其症状亦无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这类病人一般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预后是良好的。

    三、重性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等。这类病人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为异常,不能适应社会环境,脱离现实,否认有病,多拒绝治疗。这类病人一般需要住院治疗。

    精神疾病的防治

    心病还需心药医。如何防治精神疾病呢?张仁川主任医师说,要防治精神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进行心理卫生保健。他介绍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Mastow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他说,这一标准对指导普通人进行心理保健、锻炼十分有益。这一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树立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价;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在不违背团体利益的要求下,能使个性得到发展;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张仁川主任医师说,对照Mastow的标准,相信每位读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保健方法。达观的生活态度,对自己充满信心,诚挚地关爱他人,应该是漫步心理健康之路的指南针。

    张仁川主任医师说,防治精神疾病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此,要采取各种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精神卫生与精神疾病知识教育,使他们能够及早发现与识别精神卫生问题,及时寻求咨询与治疗;要提高综合医院各科医生和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的精神卫生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及时识别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以便及时转诊;宣传精神卫生知识,使广大群众科学地认识精神疾病,减少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歧视,让病人家属消除顾虑,及早送病人到专科医院就医。

    精神康复重返社会

    张仁川主任说,很多人都认为,精神病人治好后能够不打不闹,不影响他人就不错了,事实上,精神康复的含义远不止于此。疾病(不论是躯体疾病还是精神疾病)固然给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但疾病的祛除并不意味着病人得到了全面的康复。打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人患了感冒、发烧,即使治愈了,身体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精神疾病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要比感冒、发烧严重得多,因此,精神疾病的康复也就更加困难和复杂。

    概括来说,精神疾病的康复包括四个方面:

    一、医学康复,通过各种医疗手段消除症状、治愈疾病,这是精神疾病康复的基本前提。即使疾病已经治愈,也必须与医生保持联系,坚持长期治疗。

    二、心理康复,精神疾病本身就是严重的心理疾病,病人治好后,如何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如何面对歧视与偏见,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到疾病康复,还可能使疾病复发。为此,要特别重视心理的康复。心理康复又叫教育康复。教育的对象不只是病人本人,还包括他们的亲友。精神疾病的康复离不开病人亲友的关怀、照料。

    三、社会康复,精神病人患病时间长了,其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病人会出现“幼稚化”的言行。对此,药物治疗一般难以奏效。要让精神病人重返社会,可行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由家属鼓励病人自理生活、参加社交,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二是社会应为精神病人提供更多人际交往的机会,减少病人在与正常人交往中受到的偏见与歧视,这就需要提高大众的精神卫生素质。

    四、职业康复,精神病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同正常人一样胜任工作,承受压力。但疾病所导致的职业技能退化,常常使精神病人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屡屡受挫,以致丧失工作的机会。职业康复更需要训练,而且需要在适合精神病人特点的环境中进行训练。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精神疾病的康复不仅仅是治愈疾病,它的最终目标是使精神病人在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等方面恢复到病前水平,重返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医疗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不利职业前程的十种想法
下一篇:男人之绝对隐私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