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易经》不但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人文精神,连老北京城当初的建设也打上了它的印记。《北京城市历史地理》项目专家日前透露,元大都规划与城门命名均受《易经》影响。
据专家考证,元大都的主要设计者、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臣刘秉忠学识渊博,尤工《易经》,曾奉忽必烈之命建筑中都城,随后改称大都城。通常,都城每面3门,共12门,而大都城只建11门,未开正北之门,在《易经》中,依八卦方位,北为坎,“坎为隐伏”,其方位“重险,陷也”,所以不开城门。考证认为,元大都的古城门名称也来自《易经》。如安贞门取意“乾上坎下……安贞吉”之意;光熙门取意《易经》中“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明初重建北京城时,北城墙仍然只设两个北门,重新命名,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明代还将元大都时的城门易名:崇仁门改为东直门,和义门改为西直门。虽然现在的名称已和元大都时无多大关系,但许多城门毕竟肇始于《易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