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聋人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听健人世界里廿年的亲身体险谈(中)
尽可能养成良好的心态前面我们谈了如何解决表面上的问题,现在我们从心理的角度谈谈聋健交往的本质问题。
聋人和其他障碍者相对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听障所带来的不便和烦恼是隐性的,不易被正常人察觉到。因为常人之间的精神活动往往要借助于听觉,用口语来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失去听觉,就容易造成精神活动的贫乏,导致心理上的压抑、苦闷,甚至心理上的扭曲。所以聋人心理是最难调整的。
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聋人,他们对精神上的需求不会很高,所以不会因为精神需求的贫乏而感到压抑;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聋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智力越发达,思维越丰富,就越需要精神营养,这时听不见就成了他们最大的障碍。他们越不甘受制于自身的听力限制,就越容易痛苦。而这些痛苦,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
健康的心理,才能予以克服。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聋人能够受到较高的教育。所以,如何培养聋人良好的心态,就成了聋人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态,受了较高教育的聋人长大成人后,就会大大减少因听障而带来的心理上的压抑和苦闷,从而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聋人如何战胜心理上的压力,与主流社会相协调,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我的亲身体验
培养良好心态的问题,我有着切身的感悟。我从小到大,整整二十年的人生历程,使我明白人活着,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学会往好的方面想,这样才会使人生的色彩明亮起来。家人对我的教育,直接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可以说,我的成长经历了四个阶段,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即如何看待自己是一个聋人的问题。
我自幼双耳失聪,父母为我跑遍了大江南北,吃了不知多少苦,找了不知多少人,花了不知多少钱,也没能治好我的耳朵。这就是我成长的第一阶段:就聋治聋。
到了三岁半,父母发现,再这样下去,只会耽误了对我的教育。当时,他们仅仅希望我学会说话,所以就开始潜心的教我学说话。直到6、7岁,我才能说出较为流利、顺畅的普通话。这就是我成长的第二阶段:就哑治哑。在这一阶段,有朦朦胧胧的感觉到自己是个聋人,但并没觉得它会给我带来什么。
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亲为了让我赶上并超过同龄的健生孩子,特别注重对我的智力的开发。这就是我成长的第三阶段:智力开发在这一阶段,我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八岁时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在普通小学连跳两级;并由此获得了“全国十佳少年”等荣誉称号,得到了社会会的承认。这时,我十分自信,甚至有点骄傲,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聋人。但是上了中学后,由于我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加上自己听不见在人际关系上屡受挫折。可以说,劣境没有打败我.荣誉倒差点击垮我。这时.我才醒悟过来.自己毕竟是一个聋人,生活也并不像我想的这么简单。我开始正视自己是一个聋人。但是,却由此带来了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父亲也从这个挫折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智力开发只是表面的现象,良好心态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他改变了对我教育上的总体方向,由智力开发转向了良好心态的培养。这,也就是我成长的第四阶段:良好心态的培养。差不多十年后,我才明白,聋人应该既正视自己是聋人,又忘记自己是聋人,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不能绝对化。
我深感,如果一个聋人,生活在听力残疾和由于失聪而导致的心理残疾的双重阴影下,活着将会是一件多苦多累的事啊!反之,在良好的教育下,聋人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则可以弥补听力上的缺陷,活出一个快乐而美丽的人生来。
卡耐基曾经说过:成功= 85%的人际关系+ 15%的努力。可见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而聋人由于失聪,在交往上处于劣势,是弱者。但是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性格和心态,甚至可以弥补听障这一不足。下面,我想就几个常见的聋人心理谈谈如何战胜心理上的压力,在正常人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主流社会的真正的一分子。
1、孤独感
孤独感是聋人最易产生的负面情绪。当周围的同学谈笑风生,无意把你气壮山撇在一旁时,就会产生这种感觉。独自一人的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群中的孤独。在公众场合下,人越多,聋人就越难插进去和他们说话,无论你多么想插进去凑凑热闹,但始终是不现实的。而聋人就必须天天感觉这种孤独。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自己正处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无人能救。一天两天,还可以忍受,但是天天 如此,难免心理上承受不住。久而久之,深深的强烈的孤独感就不知不觉的深埋心中。最可怕的就是自己已经麻木不仁到了竟然不知道 有一种孤独感正埋在内心深处的地步。我曾经经历过这种感觉,但幸运的是走了出来。
所以我认为,每当在这种公众场合下,千万不要装作能听懂人家说话的样子;当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轰然而笑时,也不要跟着干笑几声。这么做的结果,只会使自己的心理上的压抑感更为深重所以这些类似的场合发生时,比较合理的办法就是不管它,当它没发生在眼前一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静心看书、出去闲逛,通过转移注意力找到生活的乐趣。如果实在无事可做的话,你也可以打开心灵的大门,使自己的想象力驰骋在心灵的净土上,自我陶醉在其中。这时周围的世界就不知不觉消失了。
其实还有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改变对孤独的观念,即学会享受孤独。人都怕孤独,但又都逃不掉孤独。既然逃不掉,何不把它当成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接纳它、享受它呢?孤独是聋人天天必须面对的事,所以真正能够作到享受孤独的聋人,也就不会害怕孤独的来临了。
2.多疑心理
听力上有障碍,听不到别人在说什么,更不能知道别人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就容易产生多疑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在聋人中是非常普遍的,表现为不信任别人、怀疑别人议论自己,甚至仇视整个社会。有时别人明明是夸自己,聋人却以为是在讽刺自己,这样对别人无疑也造成一种伤害。互相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而多疑的心理恰恰阻碍了人际关系上的和谐。
所以,针对这种心理,较好的方法是,抑制这种心理活动,最起码不要把这种“我不信任你”的想法表露在脸上。然后在交往中,不断和别人沟通,交换思想,加深对别人的了解,这时你才会发现,当初你的想法是错误的,可笑的。还有更好的方法,就是形成一种思考习惯,即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如果做到这一点,就不会疑神疑鬼。这样就不会在人际交往上到处碰壁,少走许多弯路。
3、信息量贫乏
信息量的缺乏,也是聋人经常遇到的难题。周围发生了什么事,多半是通过听力渠道得来的。而聋人恰恰没有这个信息渠道,往往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事,以为世界就像他想的那样,好像生活在真空之中。等他终于获得了这个信息,他已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了,此时的沮丧心情可想而知。
我就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深。那时,我还是高一的学生。一天,临近晌午,一个好心的同学过来问我:“你准备好了吗?”我莫名其妙,问她准备什么。她极其惊讶地说:“下午的礼仪风范比赛啊!你竟不知道?”从她口中,我才得知,所有同学上个星期就都知道了这件事并准备了好一段时间。我震惊之余又有深深的沮丧。我清楚,那是一个极其其偶然的情况,其实同学们都想过要告诉我的,所以没有一个想起来告诉我的,所以没有一个想起来告诉我一声。当时已是吃中饭的时间了,但是又没有别的时间准备了,我只好放弃了吃中饭来准备比赛。
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都是由于少了听力这个信息渠道,而使聋人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时间和机会。对于聋人,这样的事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使它发生的机率降低到最低程度。
比较理想的方法,就是善于寻求帮助。其实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强者,但是又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不愿从他人那里寻求帮助的人,其实正是一种脆弱的表现。聋人本身就需要帮助,所以当聋人向他人寻求帮助时,其实也正满足了他人想做一个强者的心理,他人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聋人要敢于突破心理障碍,向别人敞开心扉,让别人知道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绝大多数人都是很愿意帮助你的。这样,聋人就不会因为信息量的缺乏而失去许多本来该有的时间和机会了。
4.挫败感和失落感
聋健交往中,和聋人交流毕竟是件很吃力的事情,有些正常人就会显出很不耐烦的情绪。还有,聋人往往需要健全人帮忙翻译刚才的话题,有时得到的答复却是寥寥几句的“高度概括”的持续了几个小时的聊天内容,或者干脆是“没什么好说的。”这样的话,无疑是聋人最不愿意听到的。碰到这样一些事情,难免会使聋人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自卑感也因此油然而生,就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这些只有通过很强的心理调节,能力来战胜它,不要把它放在心里。变成一种自卑的心理。只受过良好教育的聋人,善于想得开的聋人,才会把这样的事当成是过眼烟云,一闪即逝。所以他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对来说要小得多了。
所以,在聋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让他养成一种思维定势,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往好的方面去想,都能想得开。这样,等聋孩子长大后,他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能积极地面对它,并通过自己的能力,适应他 所不能改变的环境,然后改善他所能改变的环境。这样,他才会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人生,并在主流社会站住脚跟。
5.其他方面
聋人由于失聪而导致语言发展缓慢,思维也相对滞后。他的生理年龄与常人是同步的,而心理年龄相对于生理年龄却是偏小。所以聋人往往想得比较创单,比同龄的正常人单纯、幼稚。这并不是什么缺点,但是如果走上复杂的社会后,还是如此的话,他将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社会,也就不知道如何为人处世。所以,聋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应逐步抛掉不该保留的幼稚,而保持充满欢乐的童真,从而能够积极地善于应付、处理眼前纷繁杂乱的事情。
其实聋人也有他的优势,正因为耳聋,晚上睡觉可以不受任何声音的干扰一直香喷喷地睡到天亮;学习时可以不受别人打搅全神贯注一气呵成;因为听不见而迫使自己常常推测周围的动态从而悟性极高;不易受到外界杂乱信息干扰而保持一颗平静心,等等。所以作为聋人,当我们看到耳聋带来的不利之处,我们也要想到耳聋自有它的优势,同时想想“塞翁失马”的深刻寓意,对我们也会是一种启发。
经常在报道上看到这样一些消息,聋人又偷东西了。这些事情使聋人给大众的印象不是很好。然而,他们正是因为饱受社会歧视,又没受过较高的教育,从而产生了仇视社会的心理。他们的心理已经严重扭曲,才会走上犯罪道路。所以聋人必须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要塑造他们健康心态和良好性格。
讲了这么多,还得再讲最重要的一点。每个人都必须有一种归宿感,聋人也不例外。对聋人来说,他最好的归宿就是聋人世界。所以聋人必须和属于自己的世界保持联系,在了解聋文化,有着一些聋朋友,具有一份归宿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了解主流社会的健听文化,成为两个世界游刃有余的个体。
所以我认为,现在提倡的“聋人回归主流”的观点是不全面的。聋人在回归主流社会的同时,也不要脱离自己的家园____聋人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的主流社会的一分子。打个比喻,主流社会像是陆地,聋人社会像是湖泊聋人要么是水里的鱼,要么是脱离水的鱼,要么是脱离水的鱼,都不如做一个两栖动物来得自在。所以聋人应该既接受聋文化,又接受健听文化,从而成为一个综合的跨文化的个体,这样聋人活得才会自由自在,并且多彩多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