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要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者和被治疗者之间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协调关系。所谓协调关系,就是指医师与病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了,就能为心理治疗打下基础。建立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双方的信息交流,充分掌握情况。在进行心理治疗前,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详细、准确的情况,才能有助于心理治疗者如何进行心理治疗的构思和规划。治疗者必须了解病情、病人的求治动机、个人发展史、人格特点、与社会的关系和适应社会的状态。另一方面,患者也要了解医师是否关心他,是否能对他负责到底,是否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的技能,是否平易近人、可在医师面前吐露真情的和隐私,是否医德高尚、能信守诺言、为病人保密。
(2)有助于建立病人对医师的信任感。有了协调关系,双方就可以充分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彼此就会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一旦患者体会到治疗者的同情和关怀、认真负责、业务技术熟练和治疗成效卓著,患者就有了安全感,建立起对治疗者的信任。对治疗者的信任是心理治疗成功的关键。只要获得了患者充分信任,用任何心理治疗方法,都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争取患者的合作,认真遵从医嘱。尽管病人都有治病的强烈愿望,但在诊治过程中,由于病人受种种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干扰,他不一定会按照医师的处方、建议和指示行事。自以为是的求医行为,往往会打乱医师的治疗部署,影响治疗效果。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也常会遇到不遵医嘱的行为。如果在治疗者和患者之间建立起了协调关系,则上述现象就会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可以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
(4)准确掌握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动向,可及时修正心理治疗措施。落实心理治疗措施,必定要有一个实践过程。从实践过程中,可以检验心理治疗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措施是否有效?实践过程中有何社会、心理因素的干扰,这些都是治疗者应当掌握的反馈信息。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分析其产生原因,与病人共同研讨,选择切合实际的最佳解决办法。治疗者应向患者说明更改方案的道理。如此,则充分体现了相互间的协调关系,保证把心理治疗深入进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