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王堆《导引图》的出土问世,2000多年前的中国导引术引 起了世界的关注。什么是“导引”?传统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摇 筋骨,动肢节”,另一种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二者的区别在 于:前者认为导引是一种肢体、筋骨、关节的活动,后者则包括引导 体内气机趋向平和,活动肢体使其柔软。但说到底,二者之间并不矛 盾,因为其最终目的都是使人“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身体的健康有赖于气血的正常流动,这一观念的形成大概也是受 到自然现象的启发。如《吕氏春秋》有一段著名的话:“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动也。形体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为 了使气血流通,生命健旺,先民们最初采用舞蹈,后来又模仿动物的 动作,创造了各种导引术,如东汉名医华佗创制的“五禽戏”,就是 最早的导引法之一。其实,导引术并不复杂,从马王堆出土的《导引 图》可以看出,古代的导引实际上和我们今天的广播体操差不多。 导引属于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它不同于现在的某些以展示人体 极限能力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竞技必须竭尽全力,因而在运动中 难免会受到损伤。因此,竞技体育与养生锻炼并不相同。中国传统的 养生原则,讲究“闲心”(精神要悠闲)、“劳形”(形体要运动)。 导引正是为“闲心”、“劳形”而设。就“劳形”而言,又必须“常 欲小劳,但莫大疲”,也就是说要轻微运动,不要精疲力竭。在这一 点上,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古国的传统锻炼方法不谋而合。 如印度“瑜珈”的“体位法”,也是为“骨正筋柔”而设。它缓 慢平静的动作,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关节得到充分锻炼。高明的瑜 珈师,其肢体柔软如婴儿,这完全符合中国古代老子的养生思想,“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 可见,柔软意味着生命力旺盛,僵硬意味着机体趋向老化。人体衰老 的先兆之一就是关节僵直、活动欠佳甚至步履蹒跚、老态龙钟。因此, 中国的导引、印度的瑜珈,都是为柔筋软体而设,并不追求肌肉发达, 力量强大。 至于“骨正”,是为了纠正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躯体“不正” 现象。人体就好比一栋房屋,骨骼就是这栋房屋的梁柱,而脊柱就相 当于房屋的大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因各自的生活习惯,或外力 的因素而产生一些特殊动作。久而久之,人体骨骼就会出现歪斜而导 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导引则是最好的矫正骨骼的运动方法。导引的正 骨作用,是通过自我舒缓的动作实现的,而不需要强大外力的参与。 目前,许多民间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如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 都属于导引的范畴。尤其是太极拳,把传统导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些锻炼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动作和缓自如,可以最大限度地活动筋骨、 肌肉、关节而不易造成损伤;可以促使血液循环平稳和缓(而非处于 兴奋状态)、组织器官大量吸收氧气,却不会使心脏跳动剧烈,血压 突然升高,新陈代谢猝然加快。因此,导引是老幼皆宜的运动良方, 只要按一定的方法和缓地运动肢体关节,使全身气血流畅,就能够达 到导引的效果。不信,您试试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