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引起腹泻与肠外疾患。
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有毒菌株多呈球杆状,无毒株以杆状多见。对营养要求不高,能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但较其他肠道杆菌生长缓慢,培养的最适宜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8,初次培养菌落为光滑型,通过传代接种后菌落可能呈粗糙型。
本菌具有“嗜冷性”,在水中和低温下(4℃)能生长,为肠道中能在4℃生长繁殖的少数细菌之一。因此,食品冷藏保存时,应防止被该菌污染。
野生动物、家畜(猪、狗和猫)、牡蛎和水源中都能分离到本菌,亦可从健康人或患者粪便中分离得到,其传播方式可能与摄入被尿、粪便污染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和接触感染动物等有关。
本菌可产生耐热肠毒素,121℃30分钟不被破坏,对酸碱稳定,pH1~11不失活。肠毒素产生迅速,在25℃下培养12小时,培养基上清液中即有肠毒素产生,24~48小时达高峰。肠毒素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因素。毒力型菌株均有VW抗原(蛋白脂蛋白复合物),为毒力的重要因子,与侵袭力有关,侵袭力可能是耶尔森菌感染肠道表现的病理基础。
病变部位主要累及回肠及结肠粘膜,造成弥漫性充血,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浅表溃疡,可深达固有层,严重者可引起穿孔及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