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保健 > 康复保健 > 内科康复
中医对卟啉病是怎样认识的?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卟啉病是卟啉代谢障碍直接影响到血红素合成而出现的贫血、腹痛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疼痛部位不定,或在脐周,或在右上,或在右下,甚至全腹部。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由数小时至数天或数周不等,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持续便秘,但无肌紧张和腹胀刺激征。此外,还可能有神经异常的表现,尿中排出大量а氨基酸-γ酮戊酸(ALA)及卟啉原。新鲜尿色正常,但放在日光下曝晒,可变成棕色或黑色。

    中医没有卟啉病名。根据卟啉病有腹痛、大便秘结等临床特点,可以归到中医“腹痛”、“蓄血证”的范畴。

    历代中医著作对这类疾病已有论述。如《内经》“举痛论”说:由于“寒”引起肠胃之间“血不得散”,而出现瘀血性腹痛,伴有大便干结。元代《丹溪心法》将腹痛分为“寒、积热、死血、食积、湿痰”等证型,提出治疗腹痛“气用气药,如木香、槟榔、香附、枳壳之类;血用血药,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本病腹痛有时表现为突然出现,突然停止。明代《古今医鉴》有类似的记载:“腹中常觉有热,而暴痛暴止者”,认为“此为积热”,并提出治疗“宜调胃承气汤下之。”

    卟啉病的腹痛与中医“蓄血证”腹痛相似,如明代《景岳全书》说:“血积之有腹痛者,是即蓄血证也”,“若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小便利者则是蓄血之证。”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记载:“衄血,蓄血上焦;心下手不可近,蓄血中焦;脐腹小肿大痛,蓄血下焦”,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蓄血上焦,活人犀角地黄汤;蓄血中焦,仲景桃仁承气汤;蓄血下焦,仲景抵当汤、韩氏地黄汤、生漆汤。”清代王清任创制的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活血化瘀剂,也常用于本病血瘀性腹痛。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哪些生物毒素会引起溶血?
下一篇:中医对卟啉病的病因病机是怎样认识的?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