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管、肛门是肛门直肠病的发病部位,其解剖结构对肛门直肠病的发生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其解剖结构如下:
直肠位于骶尾骨前方,与第3骶椎相齐,上连乙状结肠,向下穿过盆膈至齿状线,全长约12~15cm。直肠行径弯曲,上弯曲部沿着骶骨凹向后向右称为骶曲,下弯曲部沿着尾骨向前向左称为会阴曲,在作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应注意这两个弯曲。直肠可分为两部:在盆膈以上称骨盆直肠部,以下称会阴直肠部。
(1)骨盆直肠部:肠管膨大部分称直肠壶腹,壶腹内有2~4个半月形横行粘膜皱襞称为直肠横襞,或称直肠瓣、贺司登氏瓣,瓣内有环状肌纤维,当直肠充盈时瓣膜可消失,瓣膜收缩时可增强直肠内压便于排便。直肠上1/3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中1/3仅前面有腹膜遮盖,腹膜在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和膀胱(或子宫)返折成为直肠膀胱(或子宫)凹,返折点距肛缘约5~6cm,女性更低些,直肠下1/3无腹膜遮盖。直肠由外膜、肌肉、粘膜下层及粘膜四层组织构成,肌肉有内环、外纵二层,直肠粘膜较其他肠管厚,有丰富的血管,纹理清楚,呈红色,具有反光性。粘膜下层组织比较松弛,易与肌层分离。
(2)会阴直肠部:即外科学肛管(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