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保健 > 康复保健 > 儿科康复
麻疹(mEaslEs,ruBEola)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结合膜炎、流泪羞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为其特征。

    中医学认为,麻疹是因外感麻毒时邪而引发的出疹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发热、目胞肿赤、泪水汪汪及全身红色斑疹为主要表现。因其疹点隆起,状如麻粒,故名麻疹,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病因及流行病学:
  

    现代医学认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春冬季节多见,易感儿为6~8个月以后的婴幼儿。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从接触后7天至出疹后5天(如并发肺炎,则延至出疹后10天)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衣物等间接传播。本病的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普遍应用,其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但少数地区由于预防工作不够健全,仍有局部流行。

    婴儿可从胎盘得到母亲抗体,生后4~6个月内有被动免疫力,以后逐渐消失。

    病理及发病机理: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含核糖核酸 (R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当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后,约第2日进入附近淋巴结,同时少量病毒入血,通过第一次病毒血症到达肝、脾及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中,大量增殖后,大约在感染后第5~7天,再入血循环,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同时破坏受侵袭的细胞,此为临床前驱期,患者的传染性最强。皮疹出现后,病毒复制减少。

     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  可分以下四期:

    1. 潜伏期  从接触病人到开始发热,约为10~14天,曾接受被动免疫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2. 前驱期  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此期传染性最强。临床特点是:

    ① 低~中度发热。

    ② 上呼吸道炎  咳嗽、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咽部充血,在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

    ③颊粘膜斑(Koplik)斑  在疹发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散布在双侧近下臼齿的颊粘膜上,量少,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

    3.出疹期  于发热第3~4天开始出现皮疹,出疹期约为3~5天。

    ① 体温  可突然升高至40~40.5℃,

    ② 皮疹  初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四肢,呈向心性分布,最后达手掌及足底,2~5天出齐。皮疹形态转变为椭圆形、表浅、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红晕,大小不等。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等各期皮疹同时存在。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

    ③ 全身症状  淋巴结肿大、脾肿大,高热时可有激惹、嗜睡等。

    4.恢复期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退疹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二、非典型麻疹

    1、 轻症麻疹  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内体内尚有母亲部分抗体的婴儿。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

    2、 重症麻疹  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常伴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如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者死亡率高。

    3、 无疹型麻疹  注射过减毒活疫苗者,可无典型粘膜斑和皮疹。

    4、 异型麻疹  多发生于接种麻疹灭活疫苗后6个月至6年,当再接触麻疹病人或再接种麻疹灭活疫苗时出现。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粘膜斑,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皮疹多形性,常伴手足背水肿及肺炎。恢复期麻疹特异性抗体强阳性但病毒分离阴性。我国用减毒活疫苗,故此型少见。

    5、 成人麻疹  由于麻疹疫苗的应用,成人麻疹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儿童麻疹不同处为:肝损害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骨骼肌痛,包括关节及背部痛;麻疹粘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眼部疼痛多见,但羞明少见。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减少或稍增,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

    2、快速诊断  前驱期鼻咽分泌物、痰、尿沉渣找到多核巨细胞;鼻咽拭子查麻疹抗原。

    3、血清抗体测定  在病程早期及恢复期各采血一次作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凝血抑制试验等检查抗体,效价增加4倍以上为阳性。

    4、病毒分离  取前驱期或出疹初期病人的眼、鼻咽分泌物。血和尿接种原代人胚肾或羊膜细胞,分离麻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但阳性率低。。

    并发症

    一、 肺炎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多不严重,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支气管肺炎较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嗜血性流感杆菌等,表现为原症状加重,高热持续、咳嗽、脓性痰,有气急、鼻扇、唇发绀,肺部罗音,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急性心力衰竭、心肌炎等。

    二、 心肌炎  多见于2岁以下重型麻疹或并发肺炎和营养不良的小儿。

    三、 喉炎  多见于小于2岁的小儿,因小儿喉腔狭窄,并发细菌感染时喉部组织水肿,分泌物增多,极易造成喉梗阻。

    四、 神经系统

    1、 麻疹脑炎

    2、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五、 结核病恶化 

    六、 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诊断:

    在麻疹流行期间接触过麻疹病人的易感者,出现急起发热,伴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充血、畏光,早期口腔内有麻疹粘膜斑即可诊断,在出现典型皮疹和退疹后表现可助确诊。非典型病人难以确诊者或分离病毒及测定血清特异抗体。

    鉴别诊断:

    1. 风疹  前驱期短,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发热1~2天即出疹,皮疹主要出现于面部和躯干部,1~2天即退,不留色素沉着,不脱屑。常伴耳后、枕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2. 幼儿急疹  幼儿急起发热或高热3~4天,症状轻,热退后出现玫瑰色散在皮疹(热退疹出),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甚少,经1~2天皮疹退尽。

    3. 药疹  近期有服用或接触药物史,皮疹形态不一,痒感,伴低热或无热,躯干少于四肢,无粘膜斑及呼吸道卡他炎症,停药后皮疹渐消退。

    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防止并发症。

    一、对症处理

    1.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也可服用小量退热剂,切忌退热过猛引起虚脱,加重病情。

    2.咳嗽剧烈时给镇咳祛痰剂。

    3.烦躁不安时可用苯巴比妥类药物。

    4.经口入量不足时应静脉输液,但应注意输入量及速度,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二、并发症治疗   

    1.支气管肺炎: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高热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短期用氢化可的松,2~3天好转后即停用。

    2.喉炎:除选用合理抗生素外,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声门下水肿,常用泼尼松每日1mg/kg口服,重者用地塞米松每日0.2mg/kg静点。个别严重呼吸道梗阻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三、中医治疗  早期行辛凉透表,出疹期行清热解毒透疹,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治疗。

    预防: 

    一、被动免疫  在接触麻疹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麻疹,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但可减轻症状。被动免疫仅能维持8周,以后应主动免疫。

    二、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8个月龄初种;7岁时复种。

    三、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曾接触麻疹病人的易感儿应隔离检疫、观察3周。

    四、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无并发症的患儿在家中隔离,以减少传播和继发医院内感染。病人衣物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让孩子安然过冬,从衣食住行做起
下一篇:出水痘会变“麻皮”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