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痈是肺部生脓疡的病证,相当于西医“肺脓肿”。由于风热邪毒客于肺脏,致使气阻而血行不畅,因而蕴毒化脓发为肺痈。临床以发热、胸痛、咳唾脓血为其主要表现。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的差异,但若因于小儿肺炎痰热化火,热毒蕴结转归成肺痈者,则多见于冬春季节和婴幼儿;若因皮肤疮毒痈疽传经入肺成痈者,则夏秋发病较多;因于蛔虫扰肺,或吸入异物,则无季节之别,然小儿肺痈最多见的是由肺炎喘嗽转变而来。
形成肺痈的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风邪蓄积不去:外感风邪,初客于卫表,如得疏解则安,留而不去,客于脉络,稽留于肺,与素蕴之热邪郁积熏灼可成肺痈,或先病肺炎喘嗽,热毒亢盛转成肺痈。
(2)由肺外其他痈疽转移而成:不论四肢头面,或躯干及其他脏腑之痈疽,皆可通过经脉,其风邪热毒搏于营血,蓄积不散,熏灼于肺成肺痈。
(3)其他发病因素:如久咳伤肺,易为外邪所乘,或咳吐溢乳,咽下异物,吸入于肺等,均可郁结成肺痈;古人又认为炙辛辣厚味,积热在内,熏蒸于肺,亦可成为肺痈。
肺痈的整个病理过程,病机的演变,病情的发展和转归有所不同,故可分如下几个阶段:
(1)风热侵袭肺卫:此为病之初期,风热损伤肺气,其病较轻浅,正气尚易祛邪外出。
(2)邪热内郁于肺:风热之邪在卫不解,内郁于肺,肺气不利,风热熏灼肺津,热毒伤及血脉,热壅血瘀,发展成为肺痈。
(3)热盛肉腐溃脓,病势继续发展,热伤血脉,血脉阻滞,热盛肉腐成脓,痈脓内溃随咳而吐出。
|